永明延壽大師與阿彌陀佛
資料來源:http://curtisyen74.pixnet.net/blog/post/28616125-%E6%B0%B8%E6%98%8E%E5%BB%B6%E5%A3%BD%E5%A4%A7%E5%B8%AB%E8%88%87%E9%98%BF%E5%BD%8C%E9%99%80%E4%BD%9B
永明延壽大師與阿彌陀佛
淨空法師法語
參見http://www.amtb-mtl.org/pages/jingzong/duanpian/temp.htm
延壽大師(西元904-975年),唐末五代十國時僧人。俗姓王,字沖元,本是江蘇丹陽人,後遷居浙江余杭。
永明延壽大師,他是吳越王時代的人,這位大德歷史上記載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在《彌陀要解》寶靜法師的親聞記裡面,將永明延壽大師這一段故事說得很清楚。他在沒有出家之前,做一個小官,就是現在講的政府的公務員,管稅務的出納,所以手上常常有金錢經過,他就把國庫裡面的錢拿出來放生,常常拿去放生,於是被人發現了,他盜用國庫的公款去放生,被查到了。查到之後被判死刑,主辦案子的官員就把這個事情報告給吳越王。
偷去幹什麼?偷去放生。吳越王看到這個案子也覺得很好笑,並沒有做壞事情,但是他盜用國庫的錢去放生,這是有罪的。吳越王就吩咐下去,他是判斬首殺頭,吳越王交代這個監斬官看他,假如綁到法場殺頭,他不害怕,不害怕面不改色,就把他放回來帶來見我;要是害怕的話,那就殺掉算了。結果綁到法場,他面不改色,人家就問他為什麼?他說:「我一條命換得千千萬萬的命,值得!」不但不害怕還很歡喜,這就把他帶回去見吳越王。吳越王就問他:「你想做什麼?」他說他想出家,吳越王就成就他,給他做護法。以後他變成吳越王的老師,成了國師。這是永明延壽大師一個出家的因緣。
有一天,吳越王他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是佛門的大護法,他打千僧齋。千僧齋這是修福的,供養一千個出家人,叫千僧齋。實際上是很多人,不止一千人,叫做千僧齋,來修福。千僧齋是平等的,平等的供養,不分貴賤,以清淨心、平等心來供僧。當然,雖然講是平等,這出家人裡面還是有大德、高僧,席次裡面還是有上座,首席。首席大家都很謙虛,都推讓,都不好意思坐在首席上。這些老和尚互相推讓,忽然來了一個大家都不認識這麼一個出家人,穿得也不太整齊,破破爛爛的,來了之後,他老人家就往首席上一坐。吳越王心裡也很不痛快,不痛快但是也不好說,出家人,不好說,就算了。
吃完之後,吳越王召見永明大師,向大師請教:「我今天供齋有沒有聖賢來應供?」有聖賢來應供,他的福報就大。永明大師告訴他:「有,今天定光古佛來應供。」吳越王一聽很開心,問他:哪一位?「坐在上首的那個和尚就是。」吳越王趕緊派人去找,去打聽這個和尚從哪裡走,派很多人去追蹤。這和尚也不知道姓什麼,也不知道叫什名字,但是他有一個特徵,他耳朵比別人大,就叫他做大耳朵和尚。大家去找大耳朵和尚,找到了,他老人家是在一個山洞裡面,他在那裡打坐修行。吳越王派這些人找到之後,曉得是定光古佛,請他到宮廷去應供。這大耳和尚說了一句話就圓寂了,「彌陀饒舌」。饒舌就是多話,把他的身分說出來了,這就入滅了,就死了。死了之後大家無可奈何,沒法子了。
仔細聽聽他剛才說「彌陀饒舌」,這個永明延壽不就是阿彌陀佛再來嗎?這也很歡喜,定光古佛圓寂了沒有關係,家裡還有阿彌陀佛在。再趕緊回去報告,把這個事情跟吳越王一說,定光佛圓寂了,但是他留了一句話,彌陀饒舌。這大家曉得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吳越王就歡喜得不得了,趕緊就去見永明大師。還沒有出宮,外面報信的人匆匆忙忙幾乎跟吳越王碰了一下,吳越王就問:什麼事情這麼慌張?報信的人說:永明大師圓寂了。
諸位要曉得,古來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不會露身分的,身分一露就會走。身分要露出來不走,那都是假的。所以現在有很多人,他說是什麼菩薩、古佛再來的,說了又不走,這個我們曉得古來沒有這個例子,身分一暴露馬上就走了。這才曉得,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他在禪宗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當然他是表演示現的,這是度參禪的人。到晚年,專修淨土,專弘淨土,提倡念佛法門。他說了最有名的《四料簡》,就是四首偈,叫四料簡。這四首偈裡面第二首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這裡引用這一段句子。
在那個時期禪風很盛,也是大家輕慢了淨土。永明大師要挽救這些人,要度這些人,所以先示現修禪。在禪宗裡面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修禪的人對他沒有不佩服的,沒有不景仰的。他再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給修禪人做個榜樣,希望帶他們回來,這個才說明:「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這是勸參禪的人。換句話說,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修禪的人不能成就。如果他要不肯回頭念佛求生淨土,一定還是搞六道輪迴,這太可惜了。所以他是現身說法,做一個榜樣,引導他們回歸到淨土來。這是佛祖的苦心,真正是大慈大悲。禪淨雙修,是不得已對參禪人一種權巧方便的教導。意思是說,實在講禪不能成就,修一點淨土,將來靠這個能往生,是這個意思。
如果已經發心修淨土的人,決定叫你老實念佛,大勢至菩薩所說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何必還要惹麻煩!這是禪宗裡面一些自尊心很高的,不肯破壞他的自尊心,就是說你學禪,再加一點淨不就更好?是這個意思,誘導他們。我們要曉得,當時佛門的背景,瞭解當時佛教界的狀況,知道祖師提倡有特別的用意,他是真的有道理,不是隨便說的。
蓮池大師:
若人富貴,受用現成,正好念佛。
若人貧窮,家累甚小,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祠得祀,正好念佛。
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養,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受恩愛,正好念佛。
若人無病,趁今康健,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
若人孤寡,孑然無礙,正好念佛。
若人遇難,遭逢如此,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處閑,心無事擾,正好念佛。
若人處忙,忙裡偷閒,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若人聰明,通曉經義,正好念佛。
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
若人學禪,悟得唯心,正好念佛。
若人求仙,求無量壽,正好念佛。
永明禪師勸世念佛歌:
浮世生身事若何、猶如春燕壘巢窠、波波役役營家計、不如隨分念彌陀。
文章俊辯應高科、朱紫榮身志氣多、高官誰免無常至、不如方便念彌陀。
飛槍走射勢難過、駿馬騎來疾似梭、力敵萬夫輸老病、不如習善念彌陀。
富貴資財不厭多、朝昏計算恐差訛、憂煩不覺頭如雪、不如知足念彌陀。
音聲清響善謳歌、一曲新詞格調和、直饒唱得行雲墜、不如淨口念彌陀。
柳眉星眼賽嫦娥、玉體時新著綺羅、華容豈可長年少、不如及早念彌陀。
棋誇敵國智謀多、打劫爭先在切磋、光陰大半因茲廢、不如端坐念彌陀。
商人經紀最奔波、遠地他鄉到處過、江湖風浪危中險、不如歸去念彌陀。
慣會官方損陷他、巧裝詞訟逞嘍羅、家財漸破招人怨、不如省事念彌陀。
殺業冤家漸積多、將何情理見閻羅、勸君一路超生法、不如知悔念彌陀。
蓮宗第六祖宋代永明延壽禪師〈四料簡〉: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隬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當來作佛祖;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箇人依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