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看懂《西遊記》的人實在太少

可惜!看懂《西遊記》的人實在太少

可惜!看懂《西遊記》的人實在太少



資料來源: https://blog.xuite.net/posntung/blog/386037345-%E5%8F%AF%E6%83%9C%EF%BC%81%E7%9C%8B%E6%87%82%E3%80%8A%E8%A5%BF%E9%81%8A%E8%A8%98%E3%80%8B%E7%9A%84%E4%BA%BA%E5%AF%A6%E5%9C%A8%E5%A4%AA%E5%B0%91



影音簡短分析:


文字完整分析:


《西遊記》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這師徒五人只是一個人!


孫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豬八戒是人的情慾,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龍馬是人的意志力。


孫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師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個心字(斜月不就是那一勾嗎?三星不就是那三點嗎?),所以孫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這一顆騷動不安的心,於天堂地獄善惡之間自由穿梭。《楞嚴經》上說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72變,世人的心非常善變,瞬息間七十二變。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黃帝八十一難經》上說“人晝夜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氣。什麼東西能夠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大能通天,小之則如繡花針呢?不就是人的氣度嗎?

      

 煉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爐燒不死反而能讓孫悟空煉成火眼金睛(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徵著心眼明亮了)。


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壓住悟空,象徵著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樣強大地壓住了那顆上天入地的心。五行山也像徵著佛學中的“貪、嗔、痴、慢、疑”,佛祖說這五個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孫悟空,依舊逃不出這五個字。鬧天宮時的孫悟空正是被這五毒所困。


現實中,又有多少佛門弟子,自以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頭來依舊不離“貪、嗔、痴”,只因不了解“貪、嗔、痴”的本質。五行山後為兩界山,過了這一山,曾經那顆騷動不安的心終於跳出三界了。      

孫悟空一個筋斗就十萬八千里,正好是靈山的距離,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靈山再遠也就是心的一個念頭就到了!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


師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實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經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真正的靈山,就在我們的心中。


這也就是孫悟空常常對唐僧說的那句話:“只要你見性志成,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還有唐僧剛開始踏上取經路時,烏巢禪師傳授他一部《心經》,並且也對他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但是唐僧聽不懂啥意思,最後直到抵達靈山,由孫悟空點醒了他之後,他才明白。


因為要靠心來點醒自己,才能明白,而且那時候心魔全都除掉了,也就領悟了。     


“定心真言”緊箍咒能定心、約束心,讓心疼了又疼。


收伏悟空之後,也就歸正了那顆七十二變的心。


孫悟空一上路就打死了六個強盜,在原著中,六個強盜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身本憂、意見欲”,這就是六根。


孫悟空打死了六根,說明六根清淨乃取經之本。


白龍馬是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馬,只有確定了前進的目標,才能專心專意的取得真經。收伏小白龍,達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堅定,沒有到不了的西天。


後來又收了八戒和沙僧,“身、心、情、性、意”這個最完美的團隊就組成了。 

         

西天路上,悟空化齋前經常在地上劃一個圈,這是心給人定的界限,但人的身體(唐僧)總是會被慾望(豬八戒)牽著走!於是人(師徒幾個)就容易離開內心(悟空)設定的界限(劃的圈),於是一出界限便遇上種種心魔(妖怪)。  

     

 心(悟空)引領著人(師徒幾個)不斷前進,一路上悟空降妖,說的就是心去降心魔。


西天路上的每一個妖怪都是有含義的!所有的妖怪全都是一個比喻!全都是心魔的幻化。


每一個妖怪所代表的都是世間那些牽絆人的東西,都是一個人自己的心魔!西天取經的過程就是一個人去除心魔的過程。師徒五人在取經路上不斷的去除妖怪,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不斷的戰勝心魔! 

  

例如,黑熊怪是心魔,悟空的嗔念使他催火燒了觀音 禪院,於是出現了阻礙他成佛的心魔,於是黑熊怪就來了。   


牛魔王也是悟空心魔所變,紅孩兒、牛魔王、火焰山都是心頭上的火焰。


牛魔王與悟空為結拜兄弟,又勢均力敵,所以發火就是自己跟自己較勁。


火焰山形成原因是早年孫悟空踢下一塊火磚,火焰山大火正 是悟空出八卦爐後為出一口惡氣而放的,到頭來卻燒傷了自己。火焰山這一難是由孫悟空早年頑空之心所生,所以說“牛王本是心猿變”,要“打破頑空參佛面”,在這裡孫悟空剪除了頑空 之心。

   

紅孩兒象徵著仇恨之火,一個人活在仇恨中,到頭來只會燒傷自己的心(紅孩兒燒傷了悟空)。此外,紅孩兒還像徵著“赤子”,我們要保住赤子之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在人生路上保住赤子之心,不要被自己的“三昧真火”燒毀了,要保住那份童心(赤子被菩薩保住了)。 

  

黃風怪會吹三昧神風,他代表社會風氣,社會風氣能使人心(悟空)迷失方向。  

 

白骨精的三個形象分別代表了一個人的情、愛、欲,心將它們全部打死,說明在人生的路上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愛、欲,不要讓其成為我們前進的障礙。此外,白骨精也像徵人皮面具,人皮面具(白骨精)能引出人的本能慾望(所以豬八戒開始挑撥離間),使人迷失了自己的內心(所以唐僧把孫悟空趕走了),人總是會被世間種種美麗表象所迷。   


金錢(金角大王、銀角大王)能把人心捆住、封住,難以逃脫。


作者將這個道理比喻成了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用幌金繩把孫悟空捆住了,用紫金葫蘆把孫悟空封住了。


後面在小西天,冒充佛祖的那個黃眉怪用金鐃把孫悟空封住了,金鐃這個法寶也像徵金錢,金錢能把心困住。   

七個蜘蛛精代表人的七情六欲,七情六欲就像蜘蛛結的網一樣,能把人困住。


世人因思(絲)生情,被情絲纏繞。蜈蚣精身上有千隻眼睛,乃是人眼所見的各種物質慾望的象徵。   

蝎子精代表美色,美色就像蝎子一樣會勾人,所以師徒幾個都敵不過她。 


真假美猴王,一個真心向佛的悟空擊敗了一個不真心向佛的悟空,其實是自己的兩種意志互鬥,是一個人的兩顆心。書中很明確的說到這一難是由師徒四人的心魔所生,孫悟空的“神狂之心”,唐僧不辨真假的“道昧之心”,豬八戒沙僧不肯說情的“嫉妒之心”,師徒師兄弟之間的“猜忌之心”。


生出了“二心”,就必須除掉第二顆心,只有打消二心,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假孫悟空被打死了,師徒幾人才得以繼續上路。   


在比丘國,鹿精要吃一千個小孩的心,象徵“多心”。


孫悟空變做假唐僧,比喻這時的唐僧和悟空合二為一,他剖開自己的肚皮滾出了一堆心來,也是像徵“多心”。


我們常說“心頭鹿撞”,人有“二心”就會生出災禍,更何況這多心。收服了這個鹿精,心頭也就沒有鹿撞,“多心”就會變成“一心”,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悟空三兄弟好為人師,在玉華州收了國王的三個兒子為徒弟,教他們習武。好為人師,不謙虛,因此惹出一窩獅子精。獅者,師也。   九靈元聖是西天路上最厲害的妖怪之一,是一隻九頭獅子,可妙擒孫悟空。九頭獅子像徵“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一個人如果做到了九思就可以成聖,九思成聖,所以叫九靈元聖。     


九思分別指的是:

1)視思明:當我們看事物時,要看清事物的真相,不要被事物的假像所蒙蔽。   
2)耳思聰:如果我們能管住我們的耳朵,辨別出真假是非,那我們將不再被外物所傷。   
3)色思溫:色代表情緒,溫代表喜怒哀樂皆不發。成大事,情緒控制要達到喜怒哀樂皆不發。   
4)貌思恭:貌代表形為,恭代表恭敬心,做任何事都應有一份恭敬心去對待。   
5)言思忠:言代表言語,此句意為不說謊話。   
6)事思敬:敬代表全力以赴,做任何事都應全心全意的去做。   
7)疑思問:“君子不恥下問”就為此理。   
8)忿思難:忿代表忿忿不平,生氣的時候要想到後果災難,不可以意氣用事。當我們遇到別人對自己發火時,也應該換位思考一下他的難處,可能就不再生 氣了。   
9)見得思義:君子看到的都是義,小人看到的都是利。無論別人給予了我們多少,我們都要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做到了這九思,就可成聖了。孫悟空代表的只是世人之心,怎麼可能打得過已成聖的九靈元聖?   


師徒在寇員外家裡借宿,遭遇打劫,寇員外被強盜打死,唐僧被冤枉入獄。寇員外姓寇而被寇,唐僧求道而得盜,因為善惡不過是一念間。   


最後的玉兔精,真假公主,求真去假之後,離真理也就不遠了。   


對唐僧師徒而言,歷經磨難,去除了一路上的妖魔鬼怪,終於到達靈山了,也就成佛了。對一個人而言,克服了自身的種種習氣,魔障消滅,即見靈山。  

 

最後心(孫悟空)被封為鬥戰聖佛,無論我們從事什麼,只要懂得約束自己的內心,終可成功。


身體(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做人要心身合一,才能得真經。


情慾(豬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情慾是戒不掉的,所以最終只被封為使者。


本性(沙和尚)被封為金身羅漢,因為本性像金一樣珍貴。


意志力(白龍馬)被封為八部天龍護法,我們要時刻捍衛自己的意念,所以被封為護法。   


至於書中那些形形色色的國家裡所發生的荒誕怪事則是對當時社會的辛辣諷刺。獅駝城是一個巨大的妖精王國,也是黑暗時代的一個巨大折射。   


最後佛祖之所以給師徒無字經,是因為無字經才是真經,無字經的“經”是“經歷”的意思,這一路上的“經歷”才是更重要的“經” ,遠遠勝過那些個文字。


一個人,若在經歷世間一切事之後,依然能保持一顆真心,即使未到西天,而心中早已成佛。堅定不移,寓為金剛,既然心已成金剛,那麼心頭(悟空的頭)上的金剛箍便不必存在了。


佛之經典,正為《金剛經》。   


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讀同一段文字,他的體會是不一樣的。


比如《西遊記》,同一個人在幾歲時讀和二十幾歲讀,他的體會是完全不同的!再過二十年再讀,體會又會不同!   

作者吳承恩在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


可惜,看懂《西遊記》的人實在太少。 孫悟空的來歷,看完恍然大悟!     


在歷史的長河中,出現過許許多多的修道人,他們的故事總是吸引了塵中的世人。但人類的歲月太漫長了,漫長的消磨了很多的記憶,忙碌的人們也無暇記起。   


大道即將開傳,但華夏神州的眾王卻絲毫沒有要從迷途中醒來的跡象,相反,因為輪迴轉生的太久,那千百萬般無法了結的恩怨情愁,苦苦的死死的纏繞在眾王身上。   


在一層天體中,有位如意文覺大神。一天,忽然心血來潮,不覺往下界看了一眼,塵世的陣陣惡浪翻湧,使這位神陡然的內心一驚:這般惡世,這等眾生,怎聽聖王傳法之音。聖王艱辛矣!   


這時一位護法大神無畏金剛看見了,說:“您何不助聖王一臂之力?”如意文覺大神想了想,便用手指了一下靈光寶文珠,道:“童兒替我下世走一遭,著寶書一冊,喻化世人。賜名’吳承恩’,以示吾(我)頌承上天救度之恩之意。”     


人中有句話:精誠石開。在上界也是這樣,很快很多的神便知道了,都想幫一下。眾神談的好不熱鬧,彼此的思維暢的好遼遠,那真是層層天體的活躍。


當《西遊記》問世時,世人的思想像炸開了一樣,就是因為書裡有各神參與的緣故。   


當轉世的寶文珠寫作時,“孫悟空”和“豬八戒”就圍繞在“吳承恩”的身邊,萬般點化。“孫悟空”歷史上確實有,當然不是在唐朝。很久遠很久遠以前,在當初釋迦牟尼佛還沒有住世之前,世間就有很多的修煉法門。因為大道要開傳於世上,所以各門各派的修煉,在歷史上就一直扮演了耐人尋味的主角,也作為一種主流的文化引導於世。比如舞蹈、音樂、繪畫、教育、媒體等各方面都會在社會上開啟一個良性循環的景象,而且對人類的道德以及上界,有千百萬利。   


須菩提祖師和孫悟空   “孫悟空”當然不是猴,在他修道時,急噪的性格常常抓耳撓腮,同門紛紛稱呼他為“猢猻”。修道中,他的師父刻意給他下了點東西,做不好時,達不到要求標準,身上的魔性,就在那種因素的作用下,使他表現的潑野發狂,像極野猴。但是他內心深處對修道如此強烈的渴望,並常常和自身的魔性戰的昏天黑地。直到他漸漸的完全的放棄魔性惡的一面。


那個吃苦和承受能力,不像我們這樣想當然的那麼簡單。心裡真苦,感受到每一寸肌膚都浸在苦中的滋味,在這樣的情況,還依然保持求道的恆心和剔除魔性的堅韌。他確實被壓在山下長達數百年之久,直到佛陀開功開悟後,他方才從山下解脫出來,從此盡心竭力守護佛法,一心保護他內心答應的事情,一心守護救度他的人。 

  

《西遊記》中描述的齊天大聖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直到唐僧救他出來,一起西天取真經。當時安排的真正寓意:世間的眾王被壓在酷似“五行山”的三界內(三界內的一切就是五行構成的),待轉輪聖王傳法之時,也就是他們得救之日。這些眾王必須珍惜,要一心一意,無畏險阻,協助聖王正法到最後,才能回去。     

而“豬八戒”在修道時,很邋遢,沒有吃相,沒有坐相,沒有臥相,用他師父的話講:活脫脫的一個豬相。但是他內心裡唯有一點修道的願望很真,他的師父就看到了這一點,萬般教誨。


他的師父帶他到一塊亂泱泱的田地,給他一把鐵筢,吩咐他:每天把田地清理一邊,疏理好的田地,才能長出好的果實。意思告訴他:要想修得正果,就得每天多看一看自己,要辛苦的勞作和很多的付出,才能達到最終的目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疏理田地的過程中,“豬八戒”漸漸的歸正了自己的行為,對師父教給他的修煉方法,能夠從心裡體會到他的玄奧深妙,而那把鐵筢真的成了他的法器。《西遊記》一書中,豬八戒的形象醜陋,而且凡心重重,是當初寶文珠寫作時,八戒刻意點化:修煉的人,帶著繁重的人心,走完修煉的過程,即使見到瞭如來,也不會求得正果。  


 

讀後感:   

我一直在懷疑《西遊記》不是吳承恩寫的。因為能寫西遊記的必定是神人,對三界內、三界外、修佛修道的事情必定很清楚,才能寫出來。僅憑一個常人的能力根本就不可能的。


你叫目前網絡小說第一人寫部類似《西遊記》有內涵、有高度的小說試試,絕對不可能。  

 

我一直在猜,要么是歷史上某些仙師託名而寫,要么是神人著作。直到今天看到這篇文章才恍然明白,原來一切都有其更高的含義,更高的旨意在裡面。


吳承恩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使命是在推動歷史,讓《西遊記》能幫助人們,而《西遊記》的力量確實很大,在歷史上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重大作用。

2 thoughts on “可惜!看懂《西遊記》的人實在太少

  1. 【《西遊記》經典名句】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66310

    原味閱讀

    三藏正然行處,忽見一座高山,峰插碧空,真個是摩星礙日。長老心中害怕,叫悟空道:「你看前面這山,十分高聳,但不知有路通行否?」

    行者笑道:「師父說哪裡話。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豈無通達之理?可放心前去。」長老聞言,喜笑花生,揚鞭策馬而進,徑上高岩。

    時空背景

    在第七十四回,三藏師徒放馬西行,忽見一高山,峰插碧空,三藏心生恐懼,問悟空前方不知有無路途可行,悟空笑說:「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三藏一聽,心下略寬,揚鞭策馬前進。

    走沒多遠 ,遇到一老人在山坡上大喊,說山上有一夥妖怪,警告三藏師徒不要前進。三藏忙叫徒弟去打聽清楚。原來此山是駝嶺,中間有座獅駝洞,洞內有三個魔頭,手下小妖數以百計。三藏聞言,不禁淚流不止,悟空安慰師父,勸他別哭,決定自行前往探路。

    悟空翻起觔斗雲,跳上高峰,平山觀看,發現一個小妖敲著梆、搖著鈴、掮著旗,悟空也變作一個一模一樣的小妖,趕上前叫住他。

    悟空向小妖打探獅駝洞內情形,小妖不疑有他,據實以告。悟空進一步向小妖細細詢問洞中妖怪的來歷。

    小妖告訴悟空,洞中有三大王,個個一身本領,大王能一口吞下十萬天兵;二大王只需鼻子一捲,便會使人魂飛魄散;三大王名號「雲程萬里鵬」,他有一個「陰陽二氣瓶」,把人裝在瓶中,一時三刻,化為漿水。

    品味賞析

    在《西遊記》的故事中,三藏被塑造成一個遇事往往不知所措,反而要依賴徒弟解決困難的人物,在第七十四回中,因前方有一座高山,三藏心生畏懼,悟空便安慰師父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悟空在談笑中勸說三藏,人定勝天,雖逢困難但能絕處逢生,出現轉機。

    有句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據說,這是因為江南水鄉船隻眾多,船夫划船時,經過大大小小的橋洞,有時以為船隻應該過不去,但是船家通常不慌不忙,船到橋頭時,船頭自然會順勢而下,順利過橋 。因此後來引伸這句話,說明對未來的事情不需過於擔心。

    陸游〈遊山西村〉詩中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詩句表面是寫景,其實隱含人生哲理,訴說生命轉折處的契機,與「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一語之意境,恰好不謀而合。

    天文地理──太白金星

    中國古代稱「金星」為「太白 」或「太白金星」,若在傍晚出現時則稱「長庚」,在清晨出現時便稱「啟明」。據《詩經.小雅.大東》記載:「東有啟明,西有長庚。」另《史記.天官書》曰:「察日行以處位太白。」而唐代詩人李白的母親,因夢見太白金星落入懷中而生產生,因此取名李白,字太白。

    在《西遊記》中,太白金星屢屢奉玉皇大帝之旨,下凡向三藏師徒傳遞事情、指點迷津。

  2. 成長階段,我們都曾是無臉男,可能是為了親情,也可能是為了友情或愛情,於是,拼命地想要付出,以為這就是維持關係的方式,到頭來,卻是一場空,搞得自己身心俱疲。無臉男最後留在錢婆婆家、成為助手,也許是幸福的,因為他找到存在的價值了。

jash.liao@qq.com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