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中級佛學[第五課 十二因緣(一) ](http://www.chungtai.org.tw/meditation/02_ind.htm)

中台-中級佛學[第五課 十二因緣(一) ](http://www.chungtai.org.tw/meditation/02_ind.htm)

中台中級佛學[第五課 十二因緣(一)

](http://www.chungtai.org.tw/meditation/02_ind.htm)


 

資料來源: http://www.chungtai.org.tw/meditation/02_b05.htm

 

 

【前言】 



  十二因緣,亦名十二有支,「有」即三有(三界),「支」即支分,世間有情於三有中生死流轉的因果,皆不出此十二支分,故名十二有支。緣覺乘(註1)行者即是觀此十二因緣,而證得辟支佛果。

【十二因緣的意義】 



  一、無明:癡暗義。闇鈍之心,無照察諸法事理之慧,不能了知善惡因果,是貪瞋癡等煩惱的通稱。 

  二、行:造作義。由於無明煩惱,而發動身、口造作種種行為,善行稱為善業,惡行稱為惡業,所以行又稱為業,有了業行就要受報。 

  三、識:因過去世的無明煩惱和善、惡諸業,引生分別染心,即為識。例如人死後,神識成中陰身(註2),見到父母交合,一剎那間,生起憎愛分別之心,即投胎受生,這就是識的作用。

  四、名色:名是指精神、心識,色是指物質。胎兒在母胎中,六根尚未長成,唯有心識與胎形,即稱為名色。 

   五、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由此六處而入。故胎兒在母體內,六根逐漸完備的階段,稱為六入。 

   六、觸:即接觸。胎兒出胎後,六根與外在塵境接觸,就稱為「觸」。 

   七、受:即領受。為根、塵、識相接觸所生的感受,可分為苦受、樂受、捨受。對於違逆境界,身心感覺苦痛、煩惱,稱為苦受;對順益之境,感覺身心適悅,稱為樂受;對中庸境(註3),覺不苦也不樂,稱為中庸受,又稱為捨受。 

  八、愛:貪染名愛。於喜好的境界,產生種種欲愛、貪愛之心。 

  九、取:執取境界,說名為取。心生愛著之後,更想取得、佔為己有,即為取。 

  十、有:因為想佔有,便以種種手段,造作種種善業、惡業,故有未來的善惡諸報,名為有。 

  十一、生:即未來世的受生。由於今生貪愛、取著而造業,即招感來世受生的果報。 

  十二、老死:衰變為老,身壞命終為死。有生則必有老、死。 



【生死流轉門】 



  十二因緣的道理,顯明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起惑、造業、受苦的因果關係。

  因有「無明」煩惱,而於過去世造作諸業「行」,故由「識」託胎,進而有「名色」,接著形成「六入」,出生時與外境接「觸」,便產生種種感「受」,由此起貪「愛」、執「取」,又復「有」未來之果報,繼續於來世受「生」,終至「老死」。眾生因無明不覺,而生死相續,永無休止,稱為十二因緣生死流轉門。



【十二因緣與三世二重因果的關係】 



  偈曰:「無明愛取三煩惱(惑),行有二支屬業道(業),從識至受並生死,七支同名一苦道(苦)。」此即說明十二因緣與惑業苦及三世因果之關係。

  茲將十二因緣與三世因果的關係列表如下:









過去世

二因

無明

現在世

五果

名色

六入

三因

未來世

二果

老死

 

【聖道還滅門】 



  眾生因一念不覺起惑,因而造業、受報。故知,若欲消除三障諸煩惱,則須知因識果,瞭解此十二支層層相因的關係。仔細推之,來世有「老死」之苦,皆因有「生」之故,會繼續受生,皆因今生感「有」未來之報,此「有」因「執」取而生,執「取」因有「愛」之緣故,「愛」皆由種種感「受」而起,感「受」之起因為六根接「觸」塵境,「觸」因「六入」而生,「六入」由「名色」長成,「名色」因心識託胎而有,心「識」由過去世造作諸業「行」所致,業「行」起源於「無明」煩惱。

  追根究底,無明是生死流轉的根源,所以要了生死,即須破除無明。無明若滅,其後相續而起之因緣亦隨之而滅。所謂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此乃行者欲逆生死流、得證解脫聖道所修,故稱十二因緣聖道還滅門,屬於聖者的境界。



【結語】 



  十二因緣生死流轉門為世間之因果,聖道還滅門為出世間之因果。所謂凡聖殊途,若流轉於三界生死中,始終是凡夫,不得解脫;倘能破除無明煩惱,依還滅門修習聖道,則能轉愚成智,永入聖道之流。



【附註】 



  (註1)-緣覺可分為二類:生於有佛之時,因聽聞佛說十二因緣的道理,而覺悟之聖者,稱為「緣覺」。生於無佛之時,由於宿世的薰修及善根,見飛花落葉之景,覺悟世間「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而證得辟支佛者,稱為「獨覺」。

  (註2)-中陰身又稱中有,指眾生自壽終至再次受生期間之識身。

  (註3)-中庸境即不苦不樂之境。 

 

【習題】

一、

何謂十二因緣?其與惑業苦有何關係?

二、

何謂生死流轉門、聖道還滅門?

三、

從十二因緣中,了知眾生有三世因果,過去因、現在果,現在因、未來果,那麼,現在要如何努力,才能使未來更好?

四、

了解十二因緣的道理,對人生有何助益?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