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人斷魂⋯為何「不抽不炸」溪堰塞湖?內行人分析關鍵 農業部曝原因

14人斷魂⋯為何「不抽不炸」溪堰塞湖?內行人分析關鍵 農業部曝原因

14人斷魂⋯為何「不抽不炸」溪堰塞湖?內行人分析關鍵 農業部曝原因


資料來源: https://www.msn.com/zh-tw/news/national/14%E4%BA%BA%E6%96%B7%E9%AD%82-%E7%82%BA%E4%BD%95-%E4%B8%8D%E6%8A%BD%E4%B8%8D%E7%82%B8-%E6%BA%AA%E5%A0%B0%E5%A1%9E%E6%B9%96-%E5%85%A7%E8%A1%8C%E4%BA%BA%E5%88%86%E6%9E%90%E9%97%9C%E9%8D%B5-%E8%BE%B2%E6%A5%AD%E9%83%A8%E6%9B%9D%E5%8E%9F%E5%9B%A0/ar-AA1NaSkh?ocid=msedgdhp&pc=U531&cvid=68d363a94eb34e26895efa4080546757&ei=16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下午2時溢流,大水沖進光復市區,一共造成14死18傷,多人失聯。既然早已知道堰塞湖所在位置,一旦暴雨來襲恐釀成致命危機,為何不提前抽水或炸掉?有網友在社群上針對此事解答點出「非抽非炸」原因,農業部也表示,礙於地處偏遠且量體龐大難以處理,因此該採加強監測及提早疏散方式處理。


    馬太鞍堰塞湖是在今年7月薇帕颱風時形成,一共9000萬噸的水量,僅是溢流就已沖斷橋梁,滾滾濁水淹進光復市區,迄今一共造成14死18傷,災情慘重。為何不提早處理堰塞湖,成了眾人討論之事,有網友點出:「為什麼不提前炸掉或把水抽乾?」。


    對此,有網友分析,9100萬噸的水量,如果分2個月時間排水,一天處理50萬噸,60天下來,也僅能處理3000萬噸;如果以一天50萬噸來說,相當於200個游泳池的水量,這些都還沒考慮到如何施工?水要排去哪?


    「笑死人,這不就是中共的做法?」,網友指出,炸掉堰塞湖的說法更不可行,因為炸掉下面住宅一樣淹水,而且更比現在溢流更嚴重,完全往下衝,等於一座水庫的水全往下灌,災情肯定更嚴重,至少淹到2樓以上。


    堰塞湖滿水量超越南化水庫,對下游鄉鎮宛如不定時炸彈,中央與地方組成專案小組,由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負責上游預警監測,經濟部第九河川分署負責下游河道清疏、河床防治等。花蓮縣府表示,堰塞湖大規模溢流在國內沒有先例,相關單位都已盡力在做。


    為何不能炸掉或把水抽乾?農業部回覆傅崐萁質疑時表示,曾經考慮透過降挖、炸藥等方式盡早消除此堰塞湖,然而經過多領域專家學者評估後,礙於地處偏遠且量體龐大,實務上難有可行措施,因此改採取加強監測、通報演練等方式因應



心得: 我只在乎監測後續SOP動作是否有落實執行

3 thoughts on “14人斷魂⋯為何「不抽不炸」溪堰塞湖?內行人分析關鍵 農業部曝原因

  1. 如果要解決溪堰塞湖造成潰堤的處理方式步驟有哪些

    chatfpt:
    1. 緊急監測與疏散

    監測壩體狀況:利用無人機、人工觀測、水位計,隨時掌握水位變化與滲漏情況。

    快速風險評估:判斷壩體規模、下游聚落與基礎設施暴露風險。

    預警與疏散:立即通知下游居民,啟動應急撤離。

    2. 臨時排洪措施

    開挖導流槽:在堰塞體上或側邊挖排水槽,讓湖水緩慢釋放,避免水位持續升高。

    虹吸排水:用管線或大型水管進行虹吸抽水,降低水位。

    人工爆破或機械破口(謹慎使用):在水位過高時,選擇適當位置爆破壩體,控制性排水。

    3. 壩體加固

    加設溢洪道:人工構建穩定的排水通道,避免水流自行沖刷造成潰決。

    堆砌壩體護坡:用混凝土、塊石或砂袋加固壩體,降低被水沖刷風險。

    分流工程:必要時開闢旁邊溪谷,改道部分水流。

    4. 長期治理

    生態與地質調查:評估堰塞湖是否會長期存在或逐步消失。

    建設永久性防洪設施:若湖泊存在時間長,可能建壩轉為「人工水庫」管理。

    下游河道整治:強化堤防、加設分洪設施,降低未來災害影響。

    📌 案例參考:

    2008 汶川地震 唐家山堰塞湖:採用挖導流槽 + 軍事爆破 + 分流排水的方式,才避免下游重慶、四川盆地數百萬人受災。

    台灣八八風災小林村:曾因土石流造成小型堰塞湖,最後是自然漫頂潰決,導致重大災害,成為後續研究與防範重點。

    要不要我幫你整理成 流程圖(文字版),從「監測 → 疏散 → 排洪 → 加固 → 長期治理」這樣的清晰步驟?

    ================

    Gemini:
    如果要處理堰塞湖並防止其潰堤,通常會涉及一套複雜且謹慎的步驟,目的是在控制下逐步洩洪,以降低湖水水位和壓力。以下是主要的處理方式和步驟:

    1. 勘查與評估
    首先,專業人員會進行詳細的現場勘查,評估堰塞壩體的穩定性、湖泊的水量、上游的入水量以及下游的環境狀況。這一步非常關鍵,它決定了後續採取的策略。評估的重點包括:

    壩體材質與結構: 堰塞壩是由鬆散的土石還是堅固的岩石組成?這會影響其抗壓能力。

    水位與水量: 湖水是否仍在持續上升?湖泊的總蓄水量有多大?

    地理環境: 堰塞湖周邊是否有聚落、橋梁或重要基礎設施?

    2. 規劃引流與洩洪方案
    根據評估結果,專家會設計一個安全的排水方案。目標是讓湖水以可控的方式排出,而不是讓堰塞壩突然潰決。常見的方案有:

    開挖洩洪道: 這是最常見的方式。利用機械設備或爆破,在堰塞壩體上開挖一條或多條引導水流的渠道。這條渠道通常會逐步加深、加寬,讓湖水緩慢排出。

    設置導流管: 在某些情況下,如果堰塞壩體較為穩定且規模較小,可能會考慮埋設大型導流管,將湖水從底部引出。

    3. 施工與監測
    在規劃確定後,施工團隊會在嚴密的監測下進行作業。這個階段需要極高的安全管控。

    逐步施工: 洩洪道的開挖通常是分階段進行,每次只降低一小部分的水位,避免水流過於湍急。

    即時監測: 隨時監測堰塞壩體的變形、裂縫,以及下游水位的變化。一旦發現任何不穩定跡象,必須立即停止作業。

    4. 搶險與加固(如果需要)
    如果堰塞壩體存在立即潰堤的危險,可能需要進行搶險加固措施,例如使用大型沙包、土方或混凝土塊來強化壩體。

    5. 後續處理與復原
    在堰塞湖水位降至安全水平後,可能還會進行後續的河道整理或壩體加固,確保未來不會再次形成類似的災害。

    總結來說,處理堰塞湖的核心原則是**「漸進、可控、安全」**,避免一次性的劇烈洩洪造成更大的災害。每個堰塞湖的狀況都不同,所以處理方式也必須因地制宜。

    ================

    perplexity:
    01.緊急監測與應變

    監測水位變化、壩體穩定性及降雨情況,使用水位計、雨量站及監控設備持續掌握湖況。

    建立應變小組,組成包括專家學者及相關單位,採取警示、預警,並對下游居民發布疏散撤離通知。

    在無法立即施工的情況下,主要以撤離人員保障生命安全為首要措施。

    02.緊急工程措施

    物理減水降低溢壩風險,如使用抽水、排水設施。

    如情況允許,施作開挖排水通道以降低水位,但需評估安全性,避免爆破造成下游災害。

    加固堤防及壩體,堆置太空包提高防洪高度,補實潰壩缺口。

    03.中長期防災工程規劃

    進行基地調查與評估,建立完整的堰塞湖危險等級評定系統。

    規劃設計並施作防洪設施,如下游防砂壩、固床工及溢流水道加強工程。

    持續監測和管理,並定期演練防災應變計劃。

    預警與社區防災準備

    利用資訊監測技術建置通報系統,確保災害訊息及時傳遞。

    加強居民防災教育,培訓堰塞湖災害認知與避難行動。

    整體來說,因堰塞湖壩體多為鬆散土石結構,爆破等激烈施工風險高,通常偏向以長期監控、物理排水、工程加固及居民安全撤離為處理主軸,避免造成更大範圍潰堤災害。

    ================

    grok:
    通報與初步查證:

    發現堰塞湖後,立即通報相關單位(如林務局、水利署或地方災害應變中心)。
    進行現場查證,確認堰塞湖位置、規模、水位及壩體穩定性。若非真實威脅,澄清資訊;若屬實,啟動緊急機制。

    監測與風險評估:

    設置水位監測儀器、攝影機或無人機,持續觀測水位上升、壩體變化及溢流風險。
    計算潰壩洪峰流量、水位抬升量及潛在影響範圍(如下游村落淹沒深度)。使用簡易模型推估潰堤時間,例如外插水位上升曲線。
    評估壩體穩定性,若壩體鬆散,優先考慮自然溢流而非強制干預。

    成立應變小組與方案制定:

    召集水利、國土、安全、公安、交通等部門組成工作組,制定處置方案。
    方案需考量短期(撤離)、中期(工程控制)及長期(加固或移除)規劃。避免抽水(因規模大不切實際)或爆破(可能製造更大洪峰),除非經專業評估。

    周邊管制與下游預警:

    對堰塞湖周邊實施交通管制、人員疏散,禁止無關人士接近。
    發佈預警通知下游居民撤離至高地或安全區。預估潰堤時間(如2小時延時),確保洪峰到達前完成疏散。

    處置執行與工程介入:

    若風險可控,可採用工程方式如開挖引流渠、加固壩體或控制溢流(如台灣莫拉克風災案例中的土石流堰塞湖處置)。
    對於自然潰堤,依賴監測確保安全;若需人工介入(如爆破或抽水),需專業設備並評估二次風險。

    後續監測與恢復:

    潰堤後,持續監測下游河道變化,評估殘餘風險。
    進行災後評估,修復受損基礎設施,並建立長期防災系統(如野外潰壩試驗研究)。

    這些步驟強調預防優先,台灣因地震與颱風頻繁,常見類似事件(如花蓮或南投案例)。若為特定地點,建議聯繫當地政府獲取最新指南。
    ================

  2. 徐榛蔚緊急返國 周春米颱風天訪北歐被罵翻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下午溢流,導致光復鄉水患災情慘重,泥濘溪水淹過市區,更釀成2人死亡、多人受傷失聯,民進黨立委吳思瑤批縣長徐榛蔚人不在國內,徐與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夫妻倆別想甩鍋卸責。事實上,徐榛蔚18日率領縣府團隊訪問日、韓,不過22日傍晚已緊急返台。

    徐榛蔚18日下午在臉書發文,率縣府團隊啟程赴韓、日兩大國際展會,並回訪姊妹市提川市政府,推廣花蓮優質物產、觀光魅力與多元文化;19日到訪韓國堤川市,與市長金昶圭簽署經濟發展共生合作MOU;20日受邀參加堤川國際韓方天然物產業世博會;21日下午準備離開提川,接著因強颱「樺加沙」來勢洶洶,徐榛蔚取消剩餘2天行程,22日返回台灣。

    而氣象署是在21日早上8時半發佈海上颱風警報、下午5時半發佈海上陸上颱風警報。22日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保全戶停班停課;保全範圍學校停班停課(光復國中、光復國小、太巴塱國小)停班停課。23日一早,徐榛蔚就到光復鄉坐鎮指揮。

    縣市長要把握時間出國考察或協助行銷,但又可能遇上颱風造成災情,如果已經預先知道有颱風,要不要出發?如果人已經在國外,要不要提前返台,對縣市長來說,都很難拿捏。

    今年7月初,丹娜絲颱風襲台重創南部,屏東縣長周春米當時人在北歐考察,無法及時返國,就引發爭議。

    氣象署是在7月5日早上8時半針對中颱丹娜絲發佈海上颱風警報,8時半發佈陸上颱風警報,屏東縣也宣布6日停班停課。周春米則是在6月29日出發考察北歐,走訪瑞典、芬蘭、挪威、丹麥等國家,拜會當地駐外代表處,並參訪4座知名圖書館及環保回收企業,7月9日返國。

    📌周春米赴北歐考察10天,結束行程才回台

    縣府解釋,丹娜絲從熱帶性低氣壓升格為颱風不到兩天,就算立即訂購機票也無法及時返台。而周春米返國後,10日傍晚立即至災害應變中心聽取簡報掌握防災狀況,隨即趕往瑪家鄉收容所慰問安置的部落居民,請族人等豪雨過後確認安全再返家。11日連跑萬丹、萬巒、里港、內埔等4鄉勘災。

    不過許多網友仍不領情,在周春米臉書留言狂酸,「北歐好玩嗎?」

    此外,台南市長黃偉哲7月4日晚間搭乘紅眼班機飛往馬來西亞,趁5、6日兩天周末,與當地大型連鎖超市攜手合作,推廣愛文、西施與金煌三大芒果品種給大馬消費者,但因擔心丹娜絲颱風災情,黃偉哲5日上午結束超市促銷活動後,決定當晚搭末班飛機返台,6日上午就出現台南市消防局災害應變中心坐鎮,積極態度也獲肯定。

  3. 沈伯洋:目前發生意外的全都在強制疏散範圍,花蓮縣政府到底在幹嘛?

    https://www.msn.com/zh-tw/news/national/%E6%B2%88%E4%BC%AF%E6%B4%8B-%E7%9B%AE%E5%89%8D%E7%99%BC%E7%94%9F%E6%84%8F%E5%A4%96%E7%9A%84%E5%85%A8%E9%83%BD%E5%9C%A8%E5%BC%B7%E5%88%B6%E7%96%8F%E6%95%A3%E7%AF%84%E5%9C%8D-%E8%8A%B1%E8%93%AE%E7%B8%A3%E6%94%BF%E5%BA%9C%E5%88%B0%E5%BA%95%E5%9C%A8%E5%B9%B9%E5%98%9B/ar-AA1NbKls?ocid=msedgntp&pc=U531&cvid=799ccb540656490e999419bfe09e5822&ei=33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洪水沖斷馬太鞍溪橋、淹進光復鄉,已釀14死,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4)日率部會首長到花蓮救災,結果勘災時,國民黨立委傅崐萁抱怨被網軍攻擊,要釐清堰塞湖誰管,到前進指揮所,傅又稱8月時行政院說沒有立即危險。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表示,傅崐萁遲到就算了,一上來就撇清疏散責任。沈說,剛剛聽報告得知,目前發生意外的,全部都在強制疏散範圍,縣政府到底在幹嘛?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昨天溢流,卓榮泰昨晚間指示成立前進協調所後,今天也在交通部長陳世凱、農業部長陳駿季、經濟部次長賴建信等人陪同下,赴花蓮視察馬太鞍溪橋、台鐵光復站等災損情形與後續處置,並至前進協調所聽取堰塞湖災害說明及災後處置情形。

    沈伯洋稍早在臉書發文直言,真的很生氣,都還有人受困,溪流水位一度又高了起來;傅崐萁遲到就算了,一上來就在發表演說,然後撇清疏散的責任。

    沈伯洋表示,剛剛聽報告得知,目前發生意外的,全部都在強制疏散範圍,縣政府到底在幹嘛?危機還沒完全解除,又發生你要怎麼辦,這是馬上要處理的事情、分秒必爭的事情。「為什麼各單位,從中央到地方,要坐在那邊聽傅崐萁演講?很抱歉,我直接開罵」。

    徐榛蔚說,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她與縣府團隊持續掌握受災情形,已建置清冊統計,並展開安置、物資、醫護與交通等協助措施,確保鄉親需求能即時獲得回應。榛蔚要告訴鄉親,縣府會在第一線落實救助,讓災後生活逐步恢復安定。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