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質疑李坤城兒子:平常根本沒在連絡!他轉發「孝順變吃人怪獸」回擊了

網質疑李坤城兒子:平常根本沒在連絡!他轉發「孝順變吃人怪獸」回擊了

網質疑李坤城兒子:平常根本沒在連絡!他轉發「孝順變吃人怪獸」回擊了


資料來源: https://www.msn.com/zh-tw/entertainment/news/%E7%B6%B2%E8%B3%AA%E7%96%91%E6%9D%8E%E5%9D%A4%E5%9F%8E%E5%85%92%E5%AD%90-%E5%B9%B3%E5%B8%B8%E6%A0%B9%E6%9C%AC%E6%B2%92%E5%9C%A8%E9%80%A3%E7%B5%A1-%E4%BB%96%E8%BD%89%E7%99%BC-%E5%AD%9D%E9%A0%86%E8%AE%8A%E5%90%83%E4%BA%BA%E6%80%AA%E7%8D%B8-%E5%9B%9E%E6%93%8A%E4%BA%86/ar-AA1bRJe3?ocid=msedgntp&cvid=26c30933b31c4b048ecd5fa197bf3080&ei=44


    資深音樂人李坤城,上月8日因大腸癌病逝,享壽66歲。而他生前曾和小40歲的女友林靖恩譜出一段爺孫戀,更因此登上南韓媒體的版面。怎料,這段10年的感情,近日竟遭到李坤城的兒子李卓軒出面指控,表示林靖恩在李坤城病逝前偽造文書、搶奪財產等,但李卓軒此舉卻也被不少網友勸:「尊重一下你的父親吧。」今(30日)李卓軒便引述了關於「孝順」的文章,不免讓人做出聯想。


    今(30日)李卓軒在個人社群網站上引述一則以「李安說『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但『孝』的本質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為題的文章內容,當中提到孝順一詞若聚焦在「順」上,且全然順服父母,如此詮釋必然讓『孝順』變成吃人的怪獸。認為回歸到「孝」的本質,「對父母的『愛』讓我們由衷尊重父母、關照父母,因為必須付出,因此樂於成為一個更有能力付出的好人。」


    事實上,李卓軒連日來透過李坤城生前的社群網站將砲口朝向林靖恩,甚至轟林靖恩是巨嬰。這也讓網友在Dcard上提出質疑,認為李卓軒平常根本沒在關心李坤城,「什麼叫要氣切了才被醫院通知,明顯平常沒在跟爸爸聯絡。」且李坤城從罹癌到癌末的至少有半年的時間,林靖恩根本很難阻擋消息,除非李卓軒期間內和李坤城毫無聯繫,更有網友忍不住怒斥:「老爸不在了才敢出來吵,誰是巨嬰很明顯。」

李卓軒臉書全文:

轉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想到「孝順」,可能就想到對父母百依百順,言聽計從?父母說東,明知方向錯誤,也得拖著兩隻不甘願的腳往東?跟隨這個邏輯再往前走一步,就推導出那句屁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嗎?對不起,還真不是!那是誰說的?

因為孝,成為更好的人

前文已經聲明:「孝」與「順」連用是漢代以後的事。把「孝順」聚焦在「順」,而且是全然順服父母,如此詮釋必然讓「孝順」變成吃人的怪獸。李安覺得過時的「孝順」,或者是一般大眾覺得噁心的「孝順」,其實是落在這個層面。

回歸「孝」的本質,對父母的「愛」讓我們由衷尊重父母、關照父母,因為必須付出,因此樂於成為一個更有能力付出的好人。

這樣的觀念過時嗎?

心得: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4 thoughts on “網質疑李坤城兒子:平常根本沒在連絡!他轉發「孝順變吃人怪獸」回擊了

  1. 孝順 定義

    ChatGPT:
    孝順是一個中文詞語,用來描述對父母或長輩的尊重、關愛和順從。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價值觀之一,也被視為個人品德的體現。孝順強調子女對父母的尊重和照顧,並且包括對父母的意見和教導的聽從。

    孝順的含義可以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01.尊重和孝順父母:孝順強調對父母的敬愛和服從。這包括遵從父母的意願和教導,尊重他們的意見和決策,並努力照顧他們的生活需求。

    02.照顧和關愛父母:孝順也包括對父母的照顧和關愛。子女應該關心父母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提供物質和情感上的支持,並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和困難。

    03.學習和傳承家族價值觀:孝順還體現在子女對家族傳統和價值觀的尊重和傳承上。子女應該尊重和遵從家族的傳統規範和價值觀,並努力繼承並傳遞這些價值給下一代。

    總之,孝順是一種對父母的尊重、關愛和順從的行為和態度,是中國文化中重要的倫理觀念之一。它體現了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並在個人行為和價值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edge AI:
    孝順的狹義定義是「感念父母的恩德,報答父母的恩情」1。

    但實際上孝順並沒有侷限於特定行為,而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品格1。

    孝順一般是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2。

    孝順的標準與定義,是由父母決定的3。

  2. 孝順 台語

    chatGPT
    孝順(Khò-sun)是台語中表示對父母或長輩的尊敬和孝順的詞語。在台灣文化中,孝順被視為一種美德,重視對家人的尊敬和照顧。

    台語中有一些與孝順相關的詞彙,例如:

    順(sun):表示順從、服從,尊重和遵從父母或長輩的意見和要求。

    敬孝(kèng-khò):表示尊敬和孝順父母,重視對長輩的照顧和敬意。

    孝仔(khò-á):指孝順的子女,指對父母尊敬和照顧有加的子女。

    孝順家長(khò-sun ka-chiông):表示對父母的孝順和敬重,包括言行舉止上的禮貌和體貼。

    在台灣社會中,尊敬和孝順父母被視為一種傳統價值觀和倫理道德的體現。孝順的行為可以表現為尊重父母的意見和建議、照顧他們的生活需要、經常探望和關心他們的健康等等。孝順的態度被視為一種家庭和社會和諧的重要元素。

  3. 李安說「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但「孝」的本質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9433

    「孝順」不等於「孝」

    別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就說「孝順」吧。「孝」與「順」兩字連用,已經是漢代以後的事了。先秦的聖哲只說「孝」,不說「孝順」。

    請問孔子如何論「孝」?撇開我們這一輩熟悉的文化基本教材,拋開語錄體的《論語》,從孔子師生的日常,不難管窺孔子界定的「孝」。

    至於「孝」是什麼?可以從曾子的「孝行」來觀察。

    曾參與老父曾點一起下田,誤把菜苗當作雜草,一鋤砸下去,菜苗斷作兩截。曾點眼尖,發現兒子犯錯,本該往地裡去的鋤頭立刻轉往曾參身上去。

    曾參被盛怒的老父打到昏死過去,一連躺在床上好幾天。

    曾參挨揍,孔子的反應是什麼?曾參乖乖挨揍,被老父打到昏死過去,這不正是我們認定的「孝」?所以曾參應該得到孔子的表揚?

    對不起,沒有!

    曾參躺了幾天,復原得差不多了,想去見孔子,孔子拒絕了。滿心委屈的曾參又等了幾天,孔子終於點頭接見。

    孔子從一個古老的故事講起,以大孝知名的帝舜始終不得老父瞽瞍歡心,說是動輒得咎一點也不為過。但大舜如何應對?

    大杖則走,小杖則受。

    不是聽任老父痛打,讓老父消氣就好,與此同時,感官得足夠敏銳。發現怒火攻心的老父打到不知輕重,可能要出人命了,走為上策。

    「而你呢?參啊,你忍著痛讓老父亂打,萬一讓老父打死了,豈不是害你爹背上殺人的罪業?」

    這個場景,我覺得所有批評儒家、批評孝順的大眾都該牢牢記取。

    孔子究竟怎麼解釋孝?

    話說回來,儒家言孝的色彩的確非常鮮明,單一場景似乎很難為孔子或儒家開脫。我們就援引《孝經》為證吧。

    《孝經》是師生問答:曾子問孝,孔子作答。其中有這麼一段:

    曾子曰:「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

    ——《孝經.諫諍》

    我私心揣測,或許這就是後世「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變形的「由來」?曾子問老師:「兒子對父親的要求言聽計從,百依百順,這就是孝了吧?」

    猜猜孔子的反應。

    是何言與?是何言與!

    孔子氣得跳腳。「你這是什麼話,這是什麼話!」他停了一會兒,大概得等氣消了,這才繼續說:

    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親如父子,發現老父犯錯,作兒子的當然得想方設法糾正,這才是孝,這才合義!

    夠顛覆我們的認知吧!

    先別取笑曾子固陋不通,人家好歹是個真正的孝子。大名鼎鼎的「嚙指痛心」,家裡來了意外的訪客,母親不知所措,情急之下,對準自己的指頭狠狠咬下去。這種巨痛居然秒傳到曾子身上,他心下一驚,猜到母親有事,立刻飛奔回家。

    母子連心,未必是怪力亂神。我自己身為人母完全理解那是怎麼回事。可我也得慚愧地承認:母子連心,通常是母親比較容易感應兒女,作兒女的能夠感應母身的終究有限。

    曾子出於至誠的至孝讓他可以即時感應母親的痛,大概也因為如此,《孝經》一書,孔子對「孝」的詮釋全是對曾子言說的。

    儒家講「孝」大過講「慈」,你知道為什麼?
    不論後世如何曲解,孔子本身教導的人倫準則,全是雙方平等互惠的。父子關係,也就是當代的親子關係,是「父慈子孝」,父母關愛兒女,兒女孝敬父母。

    儒家講「孝」的比例的確大過言「慈」,因為認為父母對兒女能「慈」是動物普遍具足的天性。方才提到母子連心,母親連子更容易的關鍵就在母親愛兒女通常大過兒女愛母親。人類如此,動物亦然。

    天生就會的不需用力,不會的才需後天養成。

    本能無須後天教育,天生就會。父母慈愛兒女原是動物普遍存在的本能,不需調教;兒女在成長後知道回饋父母,未必是本能,這才是後天教育用力之處。

    認清這點,就不難理解,世俗印象中,儒家言「孝」大過言「慈」,其實是基於此一背景,非常的人性。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