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當醫生「下班撿回收」!26歲女自豪:賺比醫院多
白天當醫生「下班撿回收」!26歲女自豪:賺比醫院多
資料來源: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04927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xVFhOG93Qg
近年來有不少年輕人除了正職之外,還會為自己找副業增加收入。
中國一名26歲女醫師日前拍片透露,自己下班後把「撿回收」當副業,沒想到卻被網友恥笑「撿破爛的」、「很髒」,不過這名女醫師也不以為意,反而自豪這項生存技能「賺得比醫院多」。
根據中媒「瀟湘晨報」報導,這名26歲熊姓女醫師,白天是四川成都某家私立醫院的復健科醫師,平常主要負責為老人復健、強化身體,上班時間為上午8時許至下午5時半。
下班之後,她會直奔副業,也是她爸媽開設的「資源回收站」幫忙。
熊姓女醫師表示,自家回收站主要收金屬類的廢棄物品,她每天反覆將回收品分類、搬運、販售,雖有聘請工人,但仍然會忙到深夜,直到晚上10時左右,她才會跟爸媽一起回家。
近日,熊女將這段經驗分享在網路上,微博就有網友問為何一名醫生需要撿破爛,並恥笑她「很髒」又「不衛生」,不過熊女也不以為意,表示她就是回家幫忙,「我多做一點他們(父母)就少做點,也學習了一項生存技能」。
至於收入的部分,熊女透露,在醫院的月薪是4000元人民幣(約台幣1.63萬元),雖然在家幫忙回收不會拿薪水,不過回收站賺錢的前提下,父母偶爾給她的零用錢,已經「比醫院賺得多」,她更直言「能賺錢,有什麼好介意的?」
熊女進一步說明,雖然金屬回收物確實會有些鐵鏽會附著在衣服上,但她也會注意個人衛生,且金屬類回收品通常都不髒。她也強調,自己只是記錄日常,而且早在2020年就開始分享資源回收的相關經驗。
心得:
01.我只在乎真實性(投報率),如果真好賺那為何不改善流程讓其效益最大化進而取代主業
02.曾影片的標題『女醫師稱副業收廢品賺得比醫院多:醫院復健師每月4000元』 ~ 原來是物理職療師 難怪可以準時下班(再次證明新聞標題唬爛)
4 thoughts on “白天當醫生「下班撿回收」!26歲女自豪:賺比醫院多”
女醫師稱副業收廢品賺得比醫院多:醫院復健師每月4000元
A female doctor claims that her sideline job of collecting waste earns more than hospitals: rehabilitation therapists in hospitals earn 4000 yuan per month
一票家長「都帶孩出國玩」 兒羨慕問1句!她苦笑:國內都玩不完了
https://www.msn.com/zh-tw/news/other/%E4%B8%80%E7%A5%A8%E5%AE%B6%E9%95%B7-%E9%83%BD%E5%B8%B6%E5%AD%A9%E5%87%BA%E5%9C%8B%E7%8E%A9-%E5%85%92%E7%BE%A8%E6%85%95%E5%95%8F1%E5%8F%A5-%E5%A5%B9%E8%8B%A6%E7%AC%91-%E5%9C%8B%E5%85%A7%E9%83%BD%E7%8E%A9%E4%B8%8D%E5%AE%8C%E4%BA%86/ar-AA1IYZx2?ocid=msedgdhp&pc=U531&cvid=16ed1327e2f7497ec7b8353a51f876ea&ei=36
一名網友近日無奈表示,周圍許多家長都會帶孩子出國玩,但她因經濟條件有限,目前只能玩國旅,同時她也不禁好奇求問,「是不是現在都要帶小孩出國玩?」
網友在Dcard發文提到,她因經濟條件有限,目前都在國內玩,還沒帶小孩出國旅遊過,「有人跟我一樣嗎?還是去很多國家玩了,不管到哪聚會,都有朋友說去哪裡玩回來了。」
她也苦笑直呼,「我覺得國內都玩不完了,但小孩身旁的同學,個個都出國去玩,我小孩都問說,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出國。」
對此,網友們紛紛回應,「太小出國玩根本不記得,我12歲以前去過5個國家,完全不記得做了什麼,國中以後去比較有意義」、「國旅才能展現經濟實力阿」、「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吧!有些孩子在滿3歲前就去過至少5個國家,有些可能連外縣市都還沒造訪過」、「不用跟人家比耶,這沒什麼,國旅也很好玩啊!小小孩出國真的沒什麼記憶,不如存錢大一點再去」、「其實國旅也很棒啊」、「我們家不窮,但我到18歲還沒出國過,平常多花費時間陪小孩比較重要」。
PO文也釣出大票家長,直言「覺得帶小孩出國玩的都是勇者,我一想到小孩吵鬧時,飛機上其他人的眼光就覺得很害怕,而且在國外還要一直找尿布台和哺乳室」、「陪小孩一起玩比帶小孩出國更重要」、「對小孩來說,有玩就好,到哪不是重點」、「我女兒5歲去大阪,6歲去北海道,今年7歲預計要去九州,她到現在還記得大阪環球影城,有去過瑪利歐和哈利波特園區」。
心得: 情緒勒索(消費主義) VS 我只在乎CP值(性價比)
吃光蘿蔔絲竟被笑「窮酸沒教養」掀論戰!老料理長:吃光才真行家
https://www.msn.com/zh-tw/news/living/%E5%90%83%E5%85%89%E8%98%BF%E8%94%94%E7%B5%B2%E7%AB%9F%E8%A2%AB%E7%AC%91-%E7%AA%AE%E9%85%B8%E6%B2%92%E6%95%99%E9%A4%8A-%E6%8E%80%E8%AB%96%E6%88%B0-%E8%80%81%E6%96%99%E7%90%86%E9%95%B7-%E5%90%83%E5%85%89%E6%89%8D%E7%9C%9F%E8%A1%8C%E5%AE%B6/ar-AA1IYVf4?ocid=msedgdhp&pc=U531&cvid=16ed1327e2f7497ec7b8353a51f876ea&ei=59
日本網友日前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表示自己在用餐時習慣連生魚片旁的白蘿蔔絲也吃光,卻被友人批評「看起來很窮酸、沒家教」,令他感到相當困惑,上網求解:「白蘿蔔絲到底能不能吃?」
這則貼文意外引起日本網友熱議,吸引超過6000則留言。有網友支持原PO行為,認為不浪費食物才是美德;也有人持反對意見,指出白蘿蔔絲主要是擺盤用途,「在高級壽司店吃掉會讓人反感」,甚至爆料某些居酒屋會將未被食用的裝飾品回收後洗淨再利用,讓人聽了直呼傻眼。
支持者強調:白蘿蔔絲可助消化,配菜本就該吃完
針對這場網路論戰,支持者指出白蘿蔔絲富含澱粉酶,有助消化,搭配生魚片食用能降低腸胃負擔,「這是祖先傳下來的飲食智慧」,不該被貶為廉價食材。他們也表示,與其批評別人寒酸,不如學習珍惜食物,「剩菜才是真沒教養」。
有網友進一步反問:「吃炸豬排時也會吃高麗菜絲,為何吃生魚片就不能吃白蘿蔔絲?難道配菜不是為了搭配主菜而存在的嗎?」
老料理長現身說法:我們每天都精挑細選,請放心享用
一位自稱退休的日本料理店料理長也留言回應,他強調白蘿蔔絲並非僅是擺盤裝飾,而是每日用新鮮白蘿蔔手工處理的成果,吃起來爽脆且能提升整體風味。他表示:「如果看到客人把紫蘇葉和白蘿蔔絲吃得乾乾淨淨,我會打從心底感到開心。」
這位料理長還指出,若只是裝飾品,就不需要如此費工準備,「談什麼教養或寒酸之前,應該先思考什麼叫尊重食物。」
白蘿蔔絲真的有抗菌作用嗎?專家:效果有限但具多重功能
過去研究指出,白蘿蔔中的成分「蘿蔔子素(raphanin)」確實具備抑菌效果,能抑制大腸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但僅屬輕微作用。反而是山葵與辣根中所含的「異硫氰酸鹽(Isothiocyanates, ITC)」具有較強的抑菌功能。
食安專家指出,真正保障食用生魚片安全的關鍵,仍是食材新鮮度與店家衛生條件。至於白蘿蔔絲,則具備去腥、清口、促進消化等功能,並非無足輕重。
食物的配菜與擺盤不僅是視覺設計,也蘊藏文化與飲食智慧。白蘿蔔絲吃或不吃,或許沒有標準答案,但對食物的尊重與不浪費,才是餐桌上的真正禮儀。
心得: 情緒勒索(消費主義) VS 我只在乎CP值(性價比)
花大錢去瑞士卻狂吃泡麵?他不解台人想法 網曝現實面:我也這樣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12/8888400
這名網友在PTT以「台灣人去瑞士都不敢上餐廳?」為題,指出近期觀察到很多台灣人去瑞士旅遊,都會帶很多泡麵,或是去當地超市買烤雞或麵包,不解大家願意花大錢坐火車、搭纜車上少女峰,卻不願意在餐廳花錢吃飯,甚至連麥當勞都嫌貴。
貼文一出後,不少網友都表示「全世界物價最高的地方,有錢可以用在觀光或買紀念品,花在吃上面幹嘛?瑞士的料理又不是賣點」、「瑞士餐廳真的不好吃」、「烤雞超便宜,可以吃兩餐」、「吃過起司鍋,覺得不太划算」、「瑞士連一套麥當勞都台幣500多…」、「因為不是真的很有錢,當然花在刀口上」、「真的很貴又難吃,一餐3、40法郎很常見(約新台幣1119~1492元)」。
此外,還有部分網友回應「在少女峰山上吃辛拉麵是人生一大享受好不好」、「吃不划算吧,上山才值得啊!有錢也不代表要亂花」、「很多歐美人士都注重風景體驗,也不是為了吃」、「吃只佔了旅遊體驗的一部分,你管太多」。
心得: 情緒勒索(消費主義) VS 我只在乎CP值(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