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讓梨的孔融,長大後被滿門抄斬!死前求曹操放過,九歲兒子說了1句話成千古名言
4歲讓梨的孔融,長大後被滿門抄斬!死前求曹操放過,九歲兒子說了1句話成千古名言
資料來源: https://search.app/?link=https://www.storm.mg/lifestyle/5361871&utm_source=dsdf,sh/x/discover/m1/4
孔融自幼聰慧,4歲時便有「孔融讓梨」的美談,成為後世尊兄重道的典範。不過,孔融卻因直言不諱,常常觸怒權臣曹操,最終,曹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等罪名,將孔融滿門抄斬,在被捕時,孔融曾懇求曹操放過年幼的子女。然而,他9歲的兒子看著父親為自己求饒,卻淡然說了8字,成為千古名句,現在的你我一定都聽過。
孔融生於東漢末年,是孔子第20代孫,亦為建安七子之一。《世說新語·言語》中曾提到,孔融幼年時就能和家中來訪的賓客對答如流,使得在場眾人無不稱奇。
據《後漢書·孔融傳》中記載,孔融年4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而孔融讓梨子的故事被人們當作尊兄重道的典範,一直流傳至今。
據《網易》指出,不過,長大後的他卻因為得罪了曹操,最終落了個滿門抄斬的下場,建安元年(西元196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又假借漢獻帝的名義徵詔了大量的名士入府,這其中就包括當時聲望極高的孔融。而孔融的直言不諱,忠於漢室的孔融與曹操產生了矛盾,常常觸怒權臣曹操。
孔融多次上書反對曹操的政策,如反對禁酒令、批評曹丕納袁熙之妻甄氏等,皆引起曹操的不滿。
根據《後漢書·孔融傳》中記載,孔融甚至常藉機訌諷曹操,在東漢末年,曹操攻下鄴城後,袁紹的兒媳甄氏因美貌出眾,被曹丕納為妻。孔融得知此事後,寫信諷刺曹操,「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
曹操未聽過此典故,詢問孔融出處,孔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此話實為孔融現編出來的,用以諷刺曹操父子奪人之妻的行徑。
孔融被滿門抄斬的導火線之一,就是反對曹操為了節約糧食以供戰爭之需的「禁酒令」,為此孔融還特地寫了《難曹公表制禁酒書》,言辭激烈的提出了,士人如果不喝酒就無法成為真正名家的言論,禁酒令的風波沒過去多久,孔融又大膽提出了「千里之內,不得封諸侯」的建議。這讓曹操產生了更加強烈的危機感,也讓他意識到,孔融這個人絕對不能再留下來。
最終,曹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等罪名,將孔融處死,並誅其全家。
在被捕時,孔融曾懇求曹操放過年幼的2位子女,「請你們把罪名都加在我一人身上,不要牽連其他人,更不要傷害我年幼無知的孩子」。
然而,他9歲的兒子看著父親為自己求饒,卻淡然地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此事記載在《三國演義》第四十回,「操大怒,遂命廷尉捕捉孔融。融有二子,年尚少,時方在家,對坐奕棋。左右急報曰:『尊君被廷尉執去,將斬矣。二公子何不急避?』二子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後漢書 . 孔融傳》,「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動。左右曰:『父執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
最後建安十三年,孔融也被處死,享年56歲,其兩位兒女也被送到獄中處決。
「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此句話意指既然整個巢穴都被摧毀,又怎能期望有完好的蛋存在,鳥巢翻覆,卵必隨之跌破。而流傳至今也作「破巢之下安有完卵」、「覆巢之下無完卵」。
心得:
反派死於話多(不打勤 不打懶 專打不長眼) ~ 舉世皆濁我獨清 眾人皆醉我獨醒 (白目找死)
小箠待笞大杖則逃
兵法:走為上策(良禽擇木而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