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ium Designer實用教程——原理圖、PCB設計和信號完整性分析》
《Altium Designer實用教程——原理圖、PCB設計和信號完整性分析》
GITHUB: https://github.com/jash-git/Jash-good-idea-20220101-001/tree/main/HW/Altium%20Designer
扉
頁; 1
內 容 簡
介; 2
前 言; 3
目 錄; 5
第1 章 Altium Designer 系統; 10
1.1 Altium Designer 的發展; 10
1.2 Altium Designer 的功能; 10
1.3 Altium Designer 的特點; 11
1.4
Altium Designer 的介面; 12
1.4.1 Altium Designer 的英文介面; 12
1.4.2 Altium Designer 的中文介面; 15
1.5 Altium Designer 的面板; 17
1.5.1 面板的啟動; 17
1.5.2 面板的工作狀態; 17
1.5.3 面板的選擇及狀態的轉換; 19
1.5.4 面板的混合放置; 20
1.6 Altium Designer 的項目; 20
1.6.1 項目的打開與編輯; 20
1.6.2 新專案的建立; 24
1.6.3 專案與檔; 25
1.6.4 檔及工作視窗關閉; 27
1.7 Altium Designer 系統參數設置; 27
1.7.1 常規參數設置; 28
1.7.2 視圖參數設置; 29
1.7.3 透明效果參數設置; 30
1.7.4 導航參數設置; 30
1.7.5 預設路徑設置; 30
1.7.6 專案面板視圖參數設置; 30
習題1; 32
第2 章 原理圖編輯器及參數; 33
2.1 啟動原理圖編輯器方式; 33
2.1.1 從【Files】面板啟動原理圖編輯器; 33
2.1.2 從主功能表中啟動原理圖編輯器; 33
2.2 原理圖編輯器介面介紹; 34
2.3 原理圖編輯器常用功能表及功能; 35
2.3.1 檔菜單; 35
2.3.2 編輯功能表; 35
2.3.3 顯示功能表; 36
2.3.4 專案菜單; 36
2.4 原理圖編輯器介面配置; 36
2.5 圖紙參數設置; 37
2.5.1 圖紙規格設置; 37
2.5.2 圖紙選項設置; 38
2.5.3 圖紙柵格設置; 39
2.5.4 自動捕獲電氣節點設置; 40
2.5.5 快速切換柵格命令; 40
2.5.6 圖紙設計資訊填寫; 40
2.5.7 繪圖單位設置; 42
2.6 原理圖編輯參數設置; 42
2.6.1 常規參數設置; 42
2.6.2 圖形編輯參數設置; 44
2.6.3 編譯器參數設置; 45
2.6.4 自動變焦參數設置; 46
2.6.5 常用圖件默認參數設置; 47
習題2; 48
第3 章 原理圖設計實例; 49
3.1 原理圖設計流程; 49
3.2 原理圖的設計; 50
3.2.1 創建一個項目; 50
3.2.2 創建原理圖文件; 50
3.2.3 載入元件庫; 51
3.2.4 放置元件; 53
3.2.5 放置導線; 55
3.2.6 放置電源端子; 56
3.3 原理圖的編輯與調整; 57
3.3.1 自動標識元件; 57
3.3.2 其他注釋命令; 62
3.3.3 元件參數的直接標識和編輯; 62
3.3.4 標識的移動; 62
3.4 原理圖的檢查; 64
3.4.1 編譯參數設置; 64
3.4.2 專案編譯與定位錯誤元件; 67
3.5 原理圖的報表; 68
3.5.1 報告菜單; 68
3.5.2 材料清單; 69
3.5.3 簡易材料清單報表; 71
3.6 原理圖的列印輸出; 72
3.6.1 列印頁面設置; 72
3.6.2 預覽列印和輸出; 73
習題3; 74
第4 章 原理圖元件庫的使用; 75
4.1 元件庫的調用; 75
4.1.1 有效元件庫的查看; 75
4.1.2 元件庫的搜索與載入; 75
4.1.3 元件庫的卸載; 79
4.2 元件庫的編輯管理; 79
4.2.1 原理圖元件庫編輯器; 80
4.2.2 工具功能表; 80
4.2.3 標準符號功能表; 82
4.2.4 元件庫編輯管理器; 84
4.3 新元件原理圖符號繪製; 85
4.4 新建元件庫; 91
4.5 生成項目元件庫; 92
4.6 生成元件報表; 93
4.7 修訂原理圖符號; 95
習題4; 95
第5 章 原理圖設計常用工具; 96
5.1 原理圖編輯器工具列簡介; 96
5.2 工具列的使用方法; 97
5.3 窗口顯示設定; 97
5.3.1 混合平鋪窗口; 98
5.3.2 水平平鋪窗口; 98
5.3.3 垂直平鋪窗口; 99
5.3.4 恢復預設的視窗層疊顯示狀態; 99
5.3.5 在新視窗中打開檔; 100
5.3.6 重排設計視窗; 100
5.3.7 隱藏文件; 100
5.4 工作面板; 100
5.4.1 工作面板標籤; 100
5.4.2 剪貼板面板功能; 102
5.4.3 收藏面板功能; 103
5.4.4 導航器面板功能; 104
5.4.5 篩檢程式面板功能; 106
5.4.6 列表面板功能; 108
5.4.7 圖紙面板功能; 110
5.4.8 檢查器面板功能; 110
5.5 導線高亮工具——高亮筆; 111
習題5; 111
第6 章 原理圖編輯常用方法; 112
6.1 編輯功能表; 112
6.2 選取圖件; 112
6.2.1 選取功能表命令; 113
6.2.2 直接選取方法; 114
6.2.3 取消選擇; 114
6.3 剪貼或複製圖件; 114
6.3.1 剪切; 115
6.3.2 粘貼; 115
6.3.3 智能粘貼; 115
6.3.4 複製; 115
6.4 刪除圖件; 116
6.4.1 個體刪除命令; 116
6.4.2 組合刪除命令; 116
6.5 排列圖件; 117
6.6 剪切導線; 118
6.7 平移圖紙; 119
6.8 游標跳轉; 120
6.9 特殊粘貼命令; 120
6.9.1 備份命令; 120
6.9.2 橡皮圖章命令; 121
6.10 修改參數; 121
6.11 全域編輯; 121
6.11.1 元件的全域編輯; 122
6.11.2 字元的全域編輯; 124
習題6; 126
第7 章 原理圖常用圖件及屬性; 127
7.1 放置【Place】菜單; 127
7.2 元件放置及其屬性設置; 127
7.2.1 元件的放置; 127
7.2.2 元件屬性設置; 129
7.2.3 屬性群組方塊各參數及設置; 130
7.2.4 圖形群組方塊各參數及設置; 130
7.2.5 參數列表群組方塊各參數及設置; 131
7.2.6 模型清單群組方塊各參數及設置; 131
7.3 導線放置及其屬性設置; 134
7.3.1 普通導線放置模式; 134
7.3.2 點對點自動佈線模式; 134
7.3.3 導線屬性設置; 135
7.4 匯流排放置及其屬性設置; 136
7.4.1 匯流排放置; 136
7.4.2 匯流排屬性設置; 136
7.5 匯流排入口放置及其屬性設置; 137
7.5.1 匯流排入口的放置; 137
7.5.2 匯流排入口屬性設置; 137
7.6 放置網路標號及其屬性設置; 137
7.6.1 網路標號的放置; 138
7.6.2 網路標號屬性設置; 138
7.7 節點放置及其屬性設置; 139
7.7.1 節點放置; 139
7.7.2 節點屬性設置; 140
7.8 電源端子放置及其屬性設置; 140
7.8.1 電源端子簡介; 140
7.8.2 電源端子的放置; 141
7.8.3 電源端子屬性設置; 141
7.9 放置No ERC 指令及其屬性設置; 141
7.9.1 No ERC 指令的放置; 142
7.9.2 No ERC 屬性設置; 142
7.10 放置注釋文字及其屬性設置; 142
7.10.1 注釋文字的放置; 142
7.10.2 注釋文字屬性設置; 143
習題7; 143
第8 章 原理圖層次設計; 144
8.1 原理圖的層次設計方法; 144
8.2 自上而下的原理圖層次設計; 144
8.2.1 建立母圖; 145
8.2.2 建立子圖; 145
8.2.3 由子圖符號建立同名原理圖; 148
8.2.4 繪製子系統原理圖; 148
8.2.5 確立層次關係; 149
8.3 自下而上的原理圖層次設計; 150
8.3.1 建立專案和原理圖圖紙; 150
8.3.2 繪製原理圖及埠設置; 150
8.3.3 由原理圖生成子圖符號; 151
8.3.4 確立層次關係; 152
8.4 層次電路設計報表; 153
8.4.1 元件交叉引用報表啟動; 153
8.4.2 Excel 報表啟動; 153
8.4.3 層次報表; 153
8.4.4 埠引用參考; 155
習題8; 155
第9 章 PCB 設計的基礎知識; 156
9.1 PCB 的基本常識; 156
9.1.1 印製電路板的結構; 156
9.1.2 PCB 元件封裝; 157
9.1.3 常用元件的封裝; 158
9.1.4 PCB 的其他術語; 159
9.2 PCB 設計的基本原則; 160
9.2.1 PCB 設計的一般原則; 160
9.2.2 PCB 的抗干擾設計原則; 163
9.2.3 PCB 可測性設計; 164
9.3 PCB 編輯器的啟動; 165
9.4 PCB 編輯器及參數設置; 166
9.4.1 常規參數設置; 167
9.4.2 顯示參數設置; 168
9.4.3 互動式佈線參數設置; 169
9.4.4 默認參數設置; 169
9.4.5 工作層顏色參數設置; 171
9.4.6 板層及板層設置; 174
9.4.7 板選項參數設置; 176
習題9; 177
第10 章 PCB 設計基本操作; 178
10.1 PCB 編輯器介面; 178
10.2 PCB 編輯器工具列; 179
10.3 放置圖件方法; 179
10.3.1 繪製導線; 179
10.3.2 放置焊盤; 181
10.3.3 放置過孔; 182
10.3.4 放置字串; 183
10.3.5 放置位置座標; 184
10.3.6 放置尺寸標注; 185
10.3.7 放置元件; 186
10.3.8 放置填充; 187
10.4 圖件的選取/取消選擇; 188
10.4.1 選擇方式的種類與功能; 188
10.4.2 圖件的選取操作; 189
10.4.3 選擇指定的網路; 189
10.4.4 切換圖件的選取狀態; 190
10.4.5 圖件的取消選擇; 190
10.5 刪除圖件; 190
10.6 移動圖件; 191
10.6.1 移動圖件的方式; 191
10.6.2 圖件移動操作方法; 191
10.7 跳轉查找圖件; 193
10.7.1 跳轉查找方式; 193
10.7.2 跳轉查找的操作方法; 194
10.8 元器件封裝的製作; 195
10.8.1 PCB 庫檔編輯器; 195
10.8.2 利用嚮導製作元件封裝; 196
10.8.3 自訂製作PCB 封裝; 198
習題10; 201
第11 章 PCB 設計實例; 202
11.1 PCB 的設計流程; 202
11.2 雙面PCB 設計; 203
11.2.1 檔連結與命名; 203
11.2.2 電路板佈線區的設置; 205
11.2.3 數據的導入; 205
11.2.4 PCB 設計環境參數的設置; 208
11.2.5 元件的佈局與調整; 209
11.2.6 電路板的3D 效果圖; 213
11.2.7 元件封裝的調換; 213
11.2.8 PCB 與原理圖檔的雙向更新; 215
11.2.9 設置佈線規則; 217
11.2.10 自動佈線; 223
11.2.11 手工調整佈線; 225
11.2.12 加補淚滴; 226
11.2.13 放置敷銅; 227
11.2.14 設計規則DRC 檢查; 227
11.3 單面PCB 設計; 228
11.4 多層PCB 設計; 230
習題11; 232
第12 章 信號完整性分析; 233
12.1 信號完整性分析的概念和術語; 233
12. 2 Altium Designer 的信號完整性分析; 234
12.3 信號完整性分析的注意事項; 234
12.4 信號完整性分析模型; 235
12.4.1 信號完整性分析模型查看; 235
12.4.2 信號完整性分析模型修改; 237
12.4.3 信號完整性分析模型保存; 239
12.4.4 信號完整性分析模型添加; 240
12.5 信號完整性分析器; 241
12.5.1 信號完整性分析器的啟動; 241
12.5.2 信號完整性分析器的內容; 242
12.5.3 信號完整性分析器的功能; 244
12.6 信號完整性分析實例; 245
12.6.1 信號完整性分析步驟; 246
12.6.2 信號完成性分析專案的建立; 246
12.6.3 設定元件的SI 模型並加入規則; 247
12.6.4 設置信號完整性分析的規則; 249
12.6.5 PCB 層棧結構的設置; 250
12.6.6 進行信號完整性分析; 250
習題12; 253
第13 章 Altium Designer 的PCB 設計規則; 254
13.1 電氣相關的設計規則; 254
13.1.1 安全間距設計規則; 255
13.1.2 短路許可設計規則; 257
13.1.3 網路佈線檢查設計規則; 257
13.1.4 引腳連線檢查設計規則; 257
13.2 佈線相關的設計規則; 257
13.2.1 設置導線寬度; 258
13.2.2 設置佈線方式; 258
13.2.3 設置佈線次序; 259
13.2.4 設置佈線板層; 259
13.2.5 設置導線轉角方式; 260
13.2.6 設置導孔規格; 260
13.2.7 扇出控制佈線設置; 261
13.2.8 差分對佈線設置; 261
13.3 SMD 佈線相關的設計規則; 261
13.4 焊盤收縮量相關的設計規則; 262
13.4.1 焊盤的收縮量; 262
13.4.2 SMD 焊盤的收縮量; 263
13.5 內層相關的設計規則; 263
13.5.1 電源層的連接方式; 263
13.5.2 電源層的安全間距; 264
13.5.3 敷銅層的連接方式; 264
13.6 測試點相關的設計規則; 264
13.6.1 製造測試點規格; 265
13.6.2 製造測試點用法; 265
13.7 電路板製造相關的設計規則; 265
13.7.1 設置最小環寬; 266
13.7.2 設置最小夾角; 266
13.7.3 設置孔徑; 266
13.7.4 板層對許可; 266
13.8 高頻電路設計相關的規則; 267
13.8.1 導線長度和間距; 267
13.8.2 網路長度; 267
13.8.3 匹配網路長度; 268
13.8.4 支線長度; 268
13.8.5 SMD 焊盤過孔許可; 268
13.8.6 導孔數限制; 269
13.9 元件佈置相關規則; 269
13.9.1 元件盒; 269
13.9.2 元件間距; 270
13.9.3 元件的方向; 270
13.9.4 元件的板層; 270
13.9.5 網路的忽略; 270
13.9.6 元件的高度; 271
13.10 信號完整性分析相關的設計規則; 271
習題13; 272
參 考
文 獻;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