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Bug變Feature(2020/12/23)

把Bug變Feature(2020/12/23)

把Bug變Feature(2020/12/23)





@拉麵六杯kakarotto:沒有出水口還是會溢出(垃圾沒回收內存還是會溢出)

@陳秋風九: feature回去的水還能喝麼

@OldPanda:這變feature的代價比修bug大多了

@暫住曼哈頓的M:藝術啊




7 thoughts on “把Bug變Feature(2020/12/23)

  1. Bug變Feature
    Bug VS Feature
    錯誤變特性
    缺點變特性
    錯誤 VS 特性
    缺點 VS 特性
    [褒貶互換/優劣勢偽裝(遇強則屈,借花獻佛)]

  2. 慶應大學教授設計「AI幻覺陷阱」 翹課學生作業分數慘了

    https://www.msn.com/zh-tw/news/world/%E6%85%B6%E6%87%89%E5%A4%A7%E5%AD%B8%E6%95%99%E6%8E%88%E8%A8%AD%E8%A8%88-ai%E5%B9%BB%E8%A6%BA%E9%99%B7%E9%98%B1-%E7%BF%B9%E8%AA%B2%E5%AD%B8%E7%94%9F%E4%BD%9C%E6%A5%AD%E5%88%86%E6%95%B8%E6%85%98%E4%BA%86/ar-AA1DuRkC?ocid=msedgdhp&pc=U531&cvid=b082cae1a8f945beb9b2d18e71c9f877&ei=39

    大語言模型AI發展近年有飛躍式進步,不少學生拿ChatGPT等各式AI來應付作業、報告,但也引發教育學習成果驗收的憂慮。網傳日本慶應大學近期有教師設計出一份資料,讓沒上課的學生誤以為某本書是課堂強烈推薦,藉此抓出用AI寫作業卻不查證的人。網友直呼「老師發動了陷阱卡!」

    近有日本粉專分享一則日本名校慶應大學的「重要提醒:關於個人作業繳交的說明」,說明表示:同學們好,在第一堂課時,我們介紹了《綜合政策學》的導論,也談到了生成式AI會產生「幻覺」(也就是會講出不正確內容)的問題。我們當時有發下一份資料,不過我們刻意設計了一個情境:如果你把這份資料丟進生成式AI裡,請它幫你寫摘要或感想,它會誤導你說《文明論之概略》是課堂中強烈推薦的書,但這根本不是事實。

    說明指出:結果這次交上來的作業裡,真的有好幾位同學寫了跟《文明論之概略》有關的感想!這代表你可能沒有真的看資料,也沒參加課堂,而是直接信了AI生成的內容。這樣的內容,我們不會列入評分!不查證就直接用AI的內容,不只是學術上不合格,也牽涉到學術倫理問題。

    說明強調,這次的案例,很遺憾,也很值得大家學習:使用AI沒有問題,但你必須懂它的邏輯,懂怎麼用,並且「自己」去判斷它說的到底對不對。「我們相信大家是有能力自己思考、自己努力的,也希望你們未來能帶著『塾生』該有的自覺與責任,認真學習。 教師團隊敬上」。

    旅日達人粉專「魚漿夫婦」分享了這則訊息,直呼:現在的老師是不是除了學生本身的學習問題,以及同學相處問題之外,還要再額外對抗AI啊?

    網友表示「好棒」、「重點不是使用AI,而是AI說什麼就信什麼」、「這問題其實好解決,你要把上課的講義一起丟進去分析」、「老師好強…」、「我想知道老師是怎麼設計資料,讓AI給出他預料之中的幻覺,而真的有讀書的學生可以分辨出那是錯誤的?」、「老師:發動陷阱卡!」、「跟很多位大學講師討論過AI生成作業的情況,有一位說:先不用看內容對錯,文筆特別好那種大概率是生成,現今學生文筆沒AI好」。

    心得:

    01.5W2H1R

    02.盡信書不如無書(會說話的都會騙人)

    03.用AI幻覺 抓AI作弊 ~ 再次驗證缺陷也可以變特色(白嫖剋星)

    04.黑客/駭客 AI餵毒 ~ (自廢武功?主動將人工智能變成人工智障😂到底為了什麼?】DeepSeek和豆包為什麼越來越笨?中文語言大模型為什麼沒有未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為什麼總是毀掉一切美好的東西? ~ 誤人子弟)

    1. AI虛構碩論參考文獻 屏東大學:論文重寫、強化AI教育 ~ AI幻覺被抓包 導致發現教授和學生打混事實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8825513

      使用AI要注意!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葉高華表示,上周他檢索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查詢,了解論文引用狀況,意外發現有兩所大學的學生論文引用他的文獻,「但我都沒寫過」,他寫信給南部的兩所大學校長,其中一所是屏東大學。屏東大學表示,經調查後,已請該生重寫論文,並加強AI的教育課程。

      屏東大學文創系主任林思玲說,向揭露此事中山大學葉教授致上最誠摯歉意,也感謝善意提醒。該篇論文是文創所碩士在職專班二年級學生,疑利用AI生成假造文獻,該篇論文今年5月通過口試,她也是口試委員之一。葉老師在臉書揭露截圖內容是口試結束後經修改上傳版本,經指導教授確認後同意上傳。

      林思玲說,她召集指導教授與林同學開會釐清,林生表示,因口試過程委員們提醒應明確標註論文內引用文獻出處及補充部分文獻,口試結束後,林生使用AI工具生成論文文獻資料,但未能審慎查核AI生成內容直接複製。

      林思玲提到,指導教授檢查學生繳交的修改後論文,因文獻格式與標註方式看起來無異狀,同意林生上傳修改版本至國家圖書館。指導教授在會議中表示,他未曾使用AI撰寫論文,不知AI可以假造引用文獻,經此事才知道AI會假造文獻。

      林思玲說,林生在被指導教授告知第一時間主動撤回向國家圖書館上傳論文檔案。因林生尚未完成學位論文抄襲比對結果審核表提送,需由指導教授及系院主管核章,也還沒辦離校畢業程序,學校未授予碩士學位。最後決議,林生撰寫碩論畢業申請不通過,重新撰寫論文。學校也與林生確認她先前在研討會發表論文有沒有用AI引註等,林生說沒有。

      林思玲說,以後會要求老師,學生列出來文獻一項一項去反查。她會要求自己的學生,在寫引用文獻時,書面資料標註頁碼,網路文章標註瀏覽日期。她也提到,國外也有因AI捏造文獻下架了多篇論文。

      AI科技浪潮,林思玲說,新學期開設以AI作為學術研究及作業寫作倫理觀念的課程給學生。教師增能,針對AI引發學術倫理與智慧財產權爭議說明與討論,提升教師對AI的認識與風險意識。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葉高華表示,上周檢索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查詢,了解論文引用狀況,意外發現有學生論文引用他的文獻,但他沒寫過,拜讀學生論文後,推論AI幫忙寫的可能性很高。

      葉高華認為,大眾關注AI抄襲剽竊問題,但AI虛構是更嚴重的事,AI不是不能用看怎麼用,不查核來源就用很容易出問題,他說,AI資訊來源查核,是很重要的一門功夫,各校應速納入教學識讀使用AI正確觀念。

      心得: 再次驗證不要太早公開碩士論文電子全文的重要性 哈哈

    2. 用AI亂掰!碩士生「參考文獻造假」被抓包 南華大學:重寫論文

      https://www.msn.com/zh-tw/news/living/%E7%94%A8ai%E4%BA%82%E6%8E%B0-%E7%A2%A9%E5%A3%AB%E7%94%9F-%E5%8F%83%E8%80%83%E6%96%87%E7%8D%BB%E9%80%A0%E5%81%87-%E8%A2%AB%E6%8A%93%E5%8C%85-%E5%8D%97%E8%8F%AF%E5%A4%A7%E5%AD%B8-%E9%87%8D%E5%AF%AB%E8%AB%96%E6%96%87/ar-AA1HijQR?ocid=msedgdhp&pc=U531&cvid=64e862ea9a2f450e93c9aa4d3f1e7013&ei=10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葉高華透過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查詢,了解文獻引用狀況,意外發現2所大學的學生論文引用了他「從未撰寫過的文獻」,疑似使用AI生成虛構資料。其中一所為南華大學,經校方調查確認違反相關學術規範,已要求該名學生重新撰寫論文。

      葉高華在臉書發文表示,「今天我又在南○大學○○○○與○○學系的一篇碩士論文中發現自己沒寫過的論文:〈文化表徵與教育實踐:原住民族課程如何避免文化浪漫化〉。」於是他又查看該篇論文其他的參考文獻,竟也是虛構的,「我就說,用AI生成文獻怎麼可能只是個案。」

      南華大學回應,6月19日接獲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葉高華教授檢舉該校公共政策研究碩士班學生的論文涉嫌違反學術倫理一案經6月20日召開系務會議並與相關口試委員充分討論後,確認該生論文所列參考文獻多數為生成式人工智慧虛構內容,已明顯違反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原則》第三條第一項所定「造假:虛構不存在之申請資料、研究資料或研究成果」之規定,也違反本校《學生學術倫理處理要點》第四條第二項所列「舞弊:指有造假或變造之不當行為者。造假,指虛構不存在之資料,或論文由他人代寫。變造,指不實變更申請資料」之規範。

      針對該生違反學術倫理之情事,南華大學指出,因目前尚未完成離校程序,仍具本校在學學生身分,爰依據《南華大學博、碩士學位論文抄襲或不符專業領域處理流程》及《南華大學博士班、碩士班學位考試辦法》規定,作成以下決議:

      1.該生本次碩士學位論文口試成績以「不及格」論處,學位論文不予通過,應重新撰寫論文。其日後得再次提出學位考試申請,惟倘若復試仍未通過,將依本校相關規定辦理退學。

      2.依據本校《學生學術倫理處理要點》第十條第二項規定:「審查委員會應限期強制被檢舉人修習學術倫理相關課程,並將處理結果通知相關任課教師作為評量參據」,爰要求該生於下次申請學位考試前,須至「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線上平台重新修習學術倫理教育課程,並須通過課程總測驗且成績達及格標準。其修課結果須通報指導教授,以作為後續評量之參據。

      為預防類似案例再發生,教務處分別於6月20日及6月23日發電子郵件給各系所主管、助理及全校教師,請教師宣導學生審慎使用生成式AI,避免不當引用與抄襲,學校也會強化學術倫理教育,加強論文檢核。未來本校將優先採購具備AI生成內容比對功能之檢核軟體系統,所有論文在口試前均須經過檢核以驗證內容正確性,並通過學校所設置相似度門檻後方得進行口試。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