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識

八識

八識

資料來源:http://6h.jingzong.org/Item/2601.aspx

【整理自淨空法師《金剛經》、《華嚴經》、《唯識研究》等講演資料】

◎  八識,是法相唯識家所用的名相。法相唯識是佛門的「心理學」,也是佛門各宗共同的學習科目。

◎  八識,包括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加上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

◎  中國人常說的「三心二意」,「三心」即是指第六意識、第七末那、第八阿賴耶,「二意」合指第六意識與第七末那識。末那識稱為「意根」,是第六意識所依的體;第六意識即是第七末那識所起的業用。

◎  凡夫執著這個「我」,大乘教裡講這個「我」是末那識。八識,阿賴耶是能現能變,末那、第六意識、前五識都是所變。

◎  末那是執著,所以有「我痴、我愛、我慢、我見」 四大煩惱常相隨。這四大煩惱是根本煩惱,只要有「我」,這四大煩惱即同時而來。

◎  「末那」也翻作傳送,內裡它是依第八識為它的自體,外面依第六意識做為它的作用;它自己既無體也無用,是真正的依他起。末那識執著,執著阿賴耶的見分裡的一分,以為自我,亦即中國人俗話講「靈魂」。

◎  見分是廣大無邊,執著一分,是阿賴耶見分裡的一分。經上把阿賴耶比喻作大海,那個一分好像大海裡面起的水泡,它執著那個水泡就是自己,這是錯誤的看法。如果發現整個大海全體就是自己,那就叫成佛,就叫大徹大悟。

◎  第六意識向內能緣到阿賴耶,向外能夠緣到虛空法界,就是緣不到法性。

◎  學過唯識的人懂得,現前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相,也就是我們現前外面境界相,都是阿賴耶識的本質相分,這是不能離的。

◎  我們起心動念對一切的感覺的世界,是第六意識、第七識與心心所的相分。

◎  再說得明白一點,外面這個境界相,我們真的看到了嗎?真的接觸到了嗎?沒有,永遠接觸不到。我們眼睛像個照相機,眼根把這個景象映到裡面,裡面那個相跟外面相一樣,就像照相的底片一樣,我們眼見是見底片的相,沒有緣到外頭的相。換而言之,我們的確沒有接觸到外頭的境界。

◎  第六意識的分別,第七意識的執著,沒有緣外面的境界相,完全是緣眼識的相分,它從眼識相分轉播過去,變成第六意識相分,變成第七末那的相分,六、七識的感受與外面還是一樣大。

 

【八識】–出《宗鏡錄》

    一、眼識。謂眼以色為緣,而生眼識。眼識依根而生,眼根因識能見,而能見者,是名眼識。

    二、耳識。謂耳以聲為緣,而生耳識。耳識依根而生,耳根因識能聽,而能聽者,是名耳識。

    三、鼻識。謂鼻以香為緣,而生鼻識。鼻識依根而生,鼻根因識能嗅,而能嗅者,是名鼻識。

    四、舌識。謂舌以味為緣,而生舌識。舌識依根而生,舌根因識能嘗,而能嘗者,是名舌識。

    五、身識。謂身以觸為緣,而生身識。身識依根,而生身根,因識能覺,而能覺者,是名身識。

    六、意識。謂意以法為緣,而生意識。意識依根,而生意根,因識而能分別,以能分別前五根所緣色等五塵境界,是名意識。(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五塵者,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也。)

    七、末那識。梵語末那,華言意,亦名相續。識,又名分別識。此識本無定體,即第八識之染分,依第八識自證分而生,緣第八識見分,而執為我;為第六識之主執,轉第六識所緣善惡之境,而為染淨,皆由此識也。前第六識名意識,今此識亦名意者,謂第六識,依根而得名。此識當體而立。號第六識,雖能分別五塵好惡,而由此識傳送相續執取也。(依根者,根即意根也。當體者,即分別之體也。)

    八、阿賴耶識。梵語阿賴耶,華言藏識。以其無法不含,無事不攝故也。此識染淨同源,生滅和合,而具有四分,如摩尼珠,體本清淨。又如明鏡,能含萬像。若以染分言之,無明依之而起,結業由之而生,具足煩惱塵勞,變現根身世界,即前七種識境皆是也。若以淨體言之,即本覺心源,離念清淨,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也。

 

【八識】–《佛學大辭典》

    (名數)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識與末那識Manas及第八識也。

    末那為意,意為思量之義,無始已來無間斷,了別第八識,思量我痴、我見、我慢、我愛,故名意識。此識為識體意,故名意識。前之第六識以此意為所依,故名意識。因而為別二識,存梵名也。是為一切眾生妄惑之根本。

    第八識,即阿賴耶識也,譯曰藏,以含藏一切諸法之種子故。是為有漏無漏一切有為法之根本。恆了識種子五根器界之三境,故名為識。舊曰阿梨耶,譯曰無沒。無沒為不失之義,與藏同意(賢首)。又雖在生死,亦不失沒,故名無沒(淨影)。

 

【八識】–《佛學常見辭彙》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佛教的唯識學,把一心分八識。

    1. 眼識–眼根緣色塵

    2. 耳識–耳根緣聲塵

    3. 鼻識–鼻根緣香塵

    4. 舌識–舌根緣味塵

    5. 身識–身根緣觸塵

    6. 意識–意根緣法塵

    (以上六者–識,了別為義)

    7. 第七末那識(意,思量為義)–

      *是第六意識所依之根。

      *常隨四煩惱(我癡、我見、我愛、我慢)。

      *向內執取阿賴耶為我,向外認識境界為實法。

    (以上七識,依第八根本識轉變而生起,稱七轉識)

    8. 第八識阿賴耶(心,集起為義,根本識)–

      *華譯藏識。

        ○能藏-能含藏一切法的種子。

        ○所藏-受第七識所薰習。

        ○執藏-受第七識所執取。

      *無覆無記

      *種子現行時,善惡分明,業報相續。

 

【八識心王】–《佛學常見辭彙》

    心王是能緣外境的精神主體,為慮知的根本,也是識的自性,此心王含有八種識,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等識,故又名八識心王。

 

【八識】–《佛學大辭典》

    (名數)法相宗謂耳、目、鼻舌身意六識之外。更有末那識阿賴耶識二者,末那之義為我執。謂執持我之見者。即此識也。阿賴耶者。即末那識所執以為我者也。其義為藏。謂能藏一切法。世俗所云神識性靈,皆指此。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