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中級佛學[第十一課 四攝法](http://www.chungtai.org.tw/meditation/02_ind.htm)
中台-中級佛學[第十一課 四攝法](http://www.chungtai.org.tw/meditation/02_ind.htm)
【前言】
菩薩了悟自心,本無生滅,慈心垂視六道眾生,枉受沉淪,無有出期,於是廣發同體大悲,盡未來際行四攝法:布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以此四種方便法門攝受眾生,使一切眾生歡喜接受教化,進而信樂佛法,捨妄歸真,入佛智海。故知,菩薩外行四攝法,內必以四無量心為根本,以無盡的悲心,運用善巧方便度化眾生,方能利樂有情,同成佛道。
【四攝法】
一、布施攝
布施分為財施、法施及無畏施。
財施:以種種錢財、物質或生命,施予一切眾生。
法施:為人宣說世間善法或出世間法,令眾生解脫煩惱,生善淨之心,出離苦海。
無畏施:免除眾生之怖畏,令其無懼、安心、歡喜。
菩薩隨順因緣而行布施,若須財,則行財布施;若樂法,則行法布施;若心懷怖畏,便予以無畏施。此三種布施法可交互運用,普攝群迷,令諸眾生,遠離憂惱,趣證菩提。
二、愛語攝
愛語即是溫和柔軟、歡喜讚歎的話語。諺云:「好言一句三冬暖。」菩薩依眾生之根性,善言慰喻,使其充滿信心與歡喜,藉由愛語與眾生結善緣,再進一步使其歡喜接受佛法,信受奉行,成就普度眾生的目的。
三、利行攝
菩薩以身口意三業之善行,利益眾生,使其歡喜信受佛法,即是利行攝。故凡利益眾生之事,無不盡力而為,以人飢己飢、人溺己溺、冤親平等的大慈悲心,積極修利他之行,得到眾生之尊敬與信賴,使其信樂佛法。
四、同事攝
普度眾生,不僅要修布施、愛語、利行三種方便法門,更進一步須和光同塵,與其同行,隨其所樂,行同事攝。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以大慈悲、大願心與大智慧,與眾生同行所好之事,以此方便因緣循循善誘,令其同霑法益,趣入道果。
【結語】
華嚴經云:「若得善攝眾生智,則能成就四攝法。若能成就四攝法,則與眾生無限利。」菩薩隨化度生,須善解種種方便,故先以四攝法,攝受眾生,並效法觀音菩薩的大悲、文殊菩薩的大智、地藏菩薩的大願,及普賢菩薩的大行,以此菩薩願行,積極教化、接引眾生,趨向佛道。如是廣行四攝法,在利他當中完成自利,必能圓成無上菩提道。
【習題】
一、 何謂四攝法?修四攝法為何要以四無量心為基礎?
二、 菩薩濟度眾生,為何先行四攝法?
三、 當供養三寶、廣植福田時,如何勸發親朋好友,也一同發心供養植福?
四、 上禪修課程迄今,請布施自己學佛的心得與法喜。
五、 回想在日常生活中,曾行哪些愛語攝、布施攝、同事攝、利行攝?應如何繼續保持,進而擴展到周遭的一切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