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vs. 街口金科:36億投資爭議大事記(懶人包) ~ 2025.07.11
泰山 vs. 街口金科:36億投資爭議大事記(懶人包) ~ 2025.07.11
資料來源: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3849/taishan-jkopay-36b-crisis
2022年12月,泰山董事會決議出售其持有的全家便利商店約19%股權,此舉為泰山帶來約60億元的現金,卻也為後續的資金運用埋下伏筆。
2023年5月5日深夜,泰山時任董事長詹景超主導的泰山企業董事會,在極短時間內突然決議,將公司帳上約36億元鉅額資金,用於收購街口金科約40%的股權,引發外界對於其決策過程透明度與交易合理性的質疑。
2023年5月31日,泰山企業召開股東臨時會,進行董監事全面改選。在激烈的股權爭奪戰中,市場派的龍邦集團成功取得多數席次,順利入主泰山經營權。隨著新的董事會上任,原由詹景超及其團隊所掌控的經營班子隨即下台,為泰山企業的內部紛爭揭開了新的一頁。
2025年5月13日,針對泰山企業先前的街口金科投資案,法院一審作出關鍵性判決。判決認定該投資決議程序存在重大瑕疵,宣告其無效。同時,法院命令街口金科應將已收取的35.96億元款項全數返還泰山企業,並額外加計自爭議發生以來按年利率5%計算的利息。
2025年7月10日,泰山企業根據法院判決,聲請對街口金科的資產進行強制執行查封。然而,令人震驚的是,在執行過程中發現街口金科的銀行帳戶餘額已近乎歸零,原本應返還的近36億元鉅款已不知去向。
PS.
電子支付龍頭街口支付的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下稱街口金科),因與食品大廠泰山公司之間高達新台幣36億元的投資款糾紛敗訴,卻被發現公司帳戶已近乎歸零,導致泰山求償無門。
為確保債權,台北地方法院於7月10日下午,正式對街口金科位於台北市松山區的總部辦公室執行強制查封程序,希望能扣得足額財產。 但意外的是,就在執行前夕,街口內部卻臨時通知全體員工「居家上班」,導致北院查封人員撲了個空,就連1樓入口處原先設置的招牌也一同消失。
據10日唯一在場的街口支付總經理范庭甄指出,對於這場查封行動 「事前不知情」 ,並說7樓辦公室是街口支付在使用,沒有街口金科的財產。
同時,經北院執行處書記官與泰山委任律師確認,發現辦公室各項資產登記皆登記在「街口支付」而非「街口金科」,由於非屬於債務人,故查封行動無功而返。
據了解,街口金科登記在北市長安東路二段的合庫金控大樓7樓,街口支付則登記在8樓,北院昨擬查封的是7樓街口金科,但各樓層員工中午過後陸續收到公司居家上班指令,並在北院人員到場前提前離開辦公室。據了解,街口內部下令7月11日員工也不必進辦公室,繼續採取遠端辦公模式。
=====================
街口支付 背後那些銀行投資
GOOGLE AI 摘要
街口支付的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Jko Fintech Co., Ltd.) 透過投資,間接布局銀行業。 具體來說,街口金科持有瑞興銀行的股份,並已成為其第三大股東。
詳細說明:
街口金科的投資: 街口金科的董事長胡亦嘉近年來積極投資銀行業,其中以瑞興銀行為主要標的。
瑞興銀行股權結構: 根據瑞興銀行2023年年報,街口金科持有瑞興銀行8.7%的股份,是第三大股東。
股權變動: 截至2024年5月16日,街口金科對瑞興銀的持股已增至8.9%。
投資目的: 業界認為,街口金科投資銀行,有助於擴大其支付生態圈,並與銀行端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法規規範: 由於街口金科持股超過5%,依規定需要向銀行局報備,銀行局也主動了解街口金科的投資目的。
與新光集團的關係: 街口金科董事長胡亦嘉與新光集團吳家有姻親關係,據了解,胡亦嘉目前沒有計劃將持股增加到10%以上。
街口支付的銀行合作: 街口支付主要透過綁定銀行帳戶進行儲值和支付,支援國內多家銀行信用卡。
部分銀行支援即時入帳功能,方便用戶儲值和提領現金。 街口支付也與中華郵政合作,用戶可連結郵局帳戶。
總而言之,街口支付透過投資瑞興銀行,展現了其在金融業的布局野心,並試圖將支付業務與銀行體系更緊密地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