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 部落格 功能/功用/作用 紀錄 自己 部落格 功能/功用/作用 紀錄 2019-03-19 jash.liao Comments 2 comments 自己 部落格 功能/功用/作用 紀錄 01.收集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02.備份 03.查詢 04.筆記 05.延伸/創意發想 結論: 自己的大數據庫(站在巨人肩膀上)基石
台灣的AI教育將輸在起跑點嗎? 人工智慧的巨浪,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席捲全球,不只翻轉了我們的產業,更悄悄地、深刻地改變著人類學習、思考與創造的方式。 這場看不見硝煙的競賽,各國都把AI教育擺在國家競爭力的最頂層。但回頭看看台灣,我們的教育現場,是不是還停留在原地?在AI時代的驚人變革面前,我們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我們不禁要問,台灣的教育體系,究竟該如何才能把我們的下一代,從傳統的學習模式,變成主動與AI共舞、共創未來的領航者?這不單是科技圈或教育界的事,它是一場攸關國家命運、決定下一代競爭力的考驗。 農業時代的識字是能讀寫,工業時代是識字會看書,資訊時代更進一步,要求你會英文、會操作電腦。如今生成式AI和大型語言模型當道,下一個關鍵能力是什麼? 「AI流利度」(AI Fluency)就是硬實力,這可不是簡單地會點點滑鼠、用用AI工具而已,它是必須真正理解AI的「腦袋」怎麼想,分辨它給出的資訊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甚至懂得怎麼精準地「下指令」,讓AI吐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這是揉合了資訊素養、邏輯判斷和無限創造力的綜合能力。如果台灣再不搶先一步,把培養AI流利度當成教育轉型的第一大事,那我們的下一代,很可能就會在這場全球大賽中,被遠遠甩在後頭,最終導致人才在國際舞台上被邊緣化。這不僅僅是個人競爭力的落差,更是國家整體實力消長的關鍵。 令人憂心的是,國際社會早已把AI教育列入國中小學課程清單,例如美國、日本、南韓、新加坡、愛沙尼亞,甚至中國大陸都已經大步向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更推出了「生成式AI應用於教育與研究」指引,以及「教師與學生AI素養架構」。而台灣卻還在緩步計畫階段,雖然台灣教育部也端出了「人工智慧教育計畫數位學習知能指引」等政策,以及臺北市與新北市分別有了各自的AI教育實施計畫和白皮書,經濟部推出的「1+2 AI人才培育方案」,這些固然是個好的開始,但這些計畫目標多是在於培育實戰人才,僅是從高等教育補強「技術轉型」,而非從根本上解決基礎教育的空白。 更令人擔心的是我們的基礎教育現場,許多教育主管對於AI的認識與應用極為匱乏,甚至將AI視為「作弊或危險工具」而加以禁止。這種「網路時代來了,卻不准學生用Google搜尋資料」荒謬的思維,在AI時代將帶來更嚴重的後果。因為AI不只是一個知識庫,它更是一個巨大的「創造力引擎」。當全世界的工作模式都慢慢轉向人與AI協作時,我們的下一代若缺乏與AI對話、辨識其輸出資訊的能力,那他們未來如何在國際立足?而這種落後現象,目前不單體現在台灣的課程內容上,更在於教師缺乏AI應用指引與訓練資源,以及學生缺乏AI工具的實作經驗。 其實,我們不必閉門造車,已有許多國家走在前面,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新加坡率先推出了國家級的AI戰略,積極推廣「AI for Everyone (AI4E)」課程,目標在於讓全民都有AI概念。 日本文部省預計今年底就把生成式AI教材整合進中學課程,也將為國中小學生設計專屬的使用指南,強調的是引導學生安全、有意義地去使用,英美兩國也都積極發展AI教師輔助工具和學生導引課程。這些國家他們不把AI當成洪水猛獸,而是積極引導孩子從小就學會和AI共學、共創,讓AI自然而然地融入學習與日常生活。 馬斯克xAI公司近日發表的最新Grok 4模型,它在學術解題上的表現,已經「優於博士水準」!這說明了AI在複雜認知任務上的潛力驚人。未來的教育,絕對是人與AI的協同合作,是從對話中激發更深層次的批判性思考和創新火花,這種有系統的教育革命,絕不是發幾台平板、裝幾個軟體就能了事的,它需要政策、課程、師資培訓到實際教學的全方位翻新。 面對AI帶來的巨大變局,台灣政府必須以國家戰略高度,將「AI識字」運動提升至與雙語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首先,應設立具體的AI素養培育指標,並規劃出一個清晰、長遠的藍圖,確保教育體系有明確的方向與目標。其次,要建立教師與學生的使用指引,並針對職前與在職教師全面進行系統訓練,並於教育現場提供示範與實作範例,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從小就開始和AI互動、共學。 也就是台灣應該立即全面推動「AI識字」運動。 讓我們全民不只是「知道AI」,而是能真正地「跟AI一起創造」!只有這樣,才能在AI這個大浪裡穩穩地航行,開創屬於台灣的智慧未來! 心得: 靠山山倒 靠人人跑 ~ 凡是靠自己 只有自己可控 [前提自己要有基礎能力~ 呼應念書的目的] 就像我現在還是只要找到有用的資料(不管事GOOGLE/AI/GITHUB…) 我一定都會備份到自己的GITHUB 然後在部落格製作對應索引的搜尋 畢竟 只有自己的系統才可控(AI幻覺在目前現狀依然存在/盡信書不如無書) 回覆
2 thoughts on “自己 部落格 功能/功用/作用 紀錄”
高屋建瓴 水到渠成 (站在巨人肩膀)
善用資源 很重要 (程式設計師 VS 黑客/駭客 定義區別)
日本漫畫獵人 ~ 庫洛洛·魯西魯(團長) 能力 就是偷
台灣的AI教育將輸在起跑點嗎?
人工智慧的巨浪,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席捲全球,不只翻轉了我們的產業,更悄悄地、深刻地改變著人類學習、思考與創造的方式。
這場看不見硝煙的競賽,各國都把AI教育擺在國家競爭力的最頂層。但回頭看看台灣,我們的教育現場,是不是還停留在原地?在AI時代的驚人變革面前,我們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我們不禁要問,台灣的教育體系,究竟該如何才能把我們的下一代,從傳統的學習模式,變成主動與AI共舞、共創未來的領航者?這不單是科技圈或教育界的事,它是一場攸關國家命運、決定下一代競爭力的考驗。
農業時代的識字是能讀寫,工業時代是識字會看書,資訊時代更進一步,要求你會英文、會操作電腦。如今生成式AI和大型語言模型當道,下一個關鍵能力是什麼?
「AI流利度」(AI Fluency)就是硬實力,這可不是簡單地會點點滑鼠、用用AI工具而已,它是必須真正理解AI的「腦袋」怎麼想,分辨它給出的資訊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甚至懂得怎麼精準地「下指令」,讓AI吐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這是揉合了資訊素養、邏輯判斷和無限創造力的綜合能力。如果台灣再不搶先一步,把培養AI流利度當成教育轉型的第一大事,那我們的下一代,很可能就會在這場全球大賽中,被遠遠甩在後頭,最終導致人才在國際舞台上被邊緣化。這不僅僅是個人競爭力的落差,更是國家整體實力消長的關鍵。
令人憂心的是,國際社會早已把AI教育列入國中小學課程清單,例如美國、日本、南韓、新加坡、愛沙尼亞,甚至中國大陸都已經大步向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更推出了「生成式AI應用於教育與研究」指引,以及「教師與學生AI素養架構」。而台灣卻還在緩步計畫階段,雖然台灣教育部也端出了「人工智慧教育計畫數位學習知能指引」等政策,以及臺北市與新北市分別有了各自的AI教育實施計畫和白皮書,經濟部推出的「1+2 AI人才培育方案」,這些固然是個好的開始,但這些計畫目標多是在於培育實戰人才,僅是從高等教育補強「技術轉型」,而非從根本上解決基礎教育的空白。
更令人擔心的是我們的基礎教育現場,許多教育主管對於AI的認識與應用極為匱乏,甚至將AI視為「作弊或危險工具」而加以禁止。這種「網路時代來了,卻不准學生用Google搜尋資料」荒謬的思維,在AI時代將帶來更嚴重的後果。因為AI不只是一個知識庫,它更是一個巨大的「創造力引擎」。當全世界的工作模式都慢慢轉向人與AI協作時,我們的下一代若缺乏與AI對話、辨識其輸出資訊的能力,那他們未來如何在國際立足?而這種落後現象,目前不單體現在台灣的課程內容上,更在於教師缺乏AI應用指引與訓練資源,以及學生缺乏AI工具的實作經驗。
其實,我們不必閉門造車,已有許多國家走在前面,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新加坡率先推出了國家級的AI戰略,積極推廣「AI for Everyone (AI4E)」課程,目標在於讓全民都有AI概念。
日本文部省預計今年底就把生成式AI教材整合進中學課程,也將為國中小學生設計專屬的使用指南,強調的是引導學生安全、有意義地去使用,英美兩國也都積極發展AI教師輔助工具和學生導引課程。這些國家他們不把AI當成洪水猛獸,而是積極引導孩子從小就學會和AI共學、共創,讓AI自然而然地融入學習與日常生活。
馬斯克xAI公司近日發表的最新Grok 4模型,它在學術解題上的表現,已經「優於博士水準」!這說明了AI在複雜認知任務上的潛力驚人。未來的教育,絕對是人與AI的協同合作,是從對話中激發更深層次的批判性思考和創新火花,這種有系統的教育革命,絕不是發幾台平板、裝幾個軟體就能了事的,它需要政策、課程、師資培訓到實際教學的全方位翻新。
面對AI帶來的巨大變局,台灣政府必須以國家戰略高度,將「AI識字」運動提升至與雙語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首先,應設立具體的AI素養培育指標,並規劃出一個清晰、長遠的藍圖,確保教育體系有明確的方向與目標。其次,要建立教師與學生的使用指引,並針對職前與在職教師全面進行系統訓練,並於教育現場提供示範與實作範例,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從小就開始和AI互動、共學。
也就是台灣應該立即全面推動「AI識字」運動。
讓我們全民不只是「知道AI」,而是能真正地「跟AI一起創造」!只有這樣,才能在AI這個大浪裡穩穩地航行,開創屬於台灣的智慧未來!
心得:
靠山山倒 靠人人跑 ~ 凡是靠自己 只有自己可控 [前提自己要有基礎能力~ 呼應念書的目的]
就像我現在還是只要找到有用的資料(不管事GOOGLE/AI/GITHUB…) 我一定都會備份到自己的GITHUB 然後在部落格製作對應索引的搜尋
畢竟 只有自己的系統才可控(AI幻覺在目前現狀依然存在/盡信書不如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