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把一切交給阿彌陀佛

怎樣把一切交給阿彌陀佛

怎樣把一切交給阿彌陀佛




語音文字搞:

怎樣把一切交給阿彌陀佛

1.信 = 相信有阿彌陀佛 相信只要我發願要去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一定來接我 [第18願].

2.願 = 真心發願(求)往生西方淨土.

3.行 = 持續念 阿彌佛名號 【倚靠佛力往生、倚靠佛力培植福德 (讓自己對阿彌陀佛更有信心)、倚靠佛力迴向冤親債主(大家一起往生西方)、防止忘記&變心並藉此對抗累世累劫的習氣】.


自己對四它的體悟

1.凝視它 [持佛名號讓心情平靜並願佛加持開智慧辨因果].

2.接受它[持佛名號並迴向給冤親債主希望大家都能往生西方極樂].

3.處理與面對它 [處理時要符合五戒規範並持佛名號..願佛力加持讓自己處理起來更順利].

4.放下它 [不管是否順心如意也不要執著並持佛名號且相信這是佛最好的安排].


PS.掃除塵垢.得.解脫: 物品是利用去除髒污.得到.原本來面貌,而人要靠 持戒讓自己不再犯錯,而念佛是為了對之前過錯進行迴向並請佛加持培植福田[最後往生西方極樂]


= 相信(有)阿彌陀佛 【 48願  ~ 相信只要我發願要去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一定來接我[第18願]


= 發願(求)往生西方淨土


= 持續念 阿彌佛名號 【  倚靠佛力往生(18願) + 倚靠佛力培植福德 (讓自己對阿彌陀佛更有信心) 倚靠佛力迴向冤親債主(大家一起往生西方) 怕忘記/變心 (對抗累世累劫的習氣) 

自己四它體悟「凝視它 [持佛名號讓心情平靜+願佛加持開智慧辨因果] 、接受它[持佛名號願佛力加持並迴向給冤親債主希望大家都能往生西方極樂]、處理(面對)它 [處理時要符合五戒規範 + 持佛名願佛力加持讓自己處理起來更順利]、放下它 [不管是否順心如意也不要執著+持佛名號且相信這是佛最好的安排(大家都往生西方極樂)] 」。


PS.掃除塵垢得解脫 – 物品利用去除髒污得原本來面貌,而人要靠 持戒(不再犯錯) 念佛 (為之前過錯迴向+請佛加持+培植福田[最後往生西方極樂])



念佛成佛是真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_t3r2YIwGI]

    01.念第一聲-種子位的佛

    02.發願往生-發芽位的佛

    03.信心不退-開花位的佛

    04.臨終來迎-結實位的佛

    05.花開見佛-果熟位的佛

 /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9/11/20191114040513_38886.gif





78 thoughts on “怎樣把一切交給阿彌陀佛

  1. 信願行+四它=把一切交給阿彌陀佛

    掃除塵垢得解脫 – 物品利用去除髒污得原本來面貌,而人要靠 持戒(不再犯錯)+念佛 (為之前過錯迴向+請佛加持+培植福田)=穩住自己的本性清淨

    1. 信=相信有阿彌陀佛[48願]
      願=發願往生西方淨土
      行=持念阿彌佛名號[四它]

  2. 念佛成佛是真宗
    念第一聲-種子位的佛
    發願往生-發芽位的佛
    信心不退-開花位的佛
    臨終來迎-結實位的佛
    花開見佛-果熟位的佛

  3. 念佛(一句佛號),十五種 功德 / 利益 / 好處 / 福報 / 功德

    資料來源:https://www.jianshu.com/p/0ff7beabab7d

    一.彌陀住頂。
    二.佛光護身。
    三.諸佛護念。
    四.菩薩相隨。
    五.冥眾護持。
    六.消除罪障。
    七.增長福慧。
    八.離諸厄難。
    九.能得壽康。
    十.將獲善終。
    十一.入正定聚
    十二.斷除輪回
    十三.往生淨土
    十四.成就佛果
    十五.廣度眾生

     這十五種利益可以分為“現當二益”
    現世利益就是
    你在這個世界上就能享有的,
    當來利益則是
    在你結束這一期生命后能享有的。
    至於這無本萬利的原理嘛——
    阿彌陀佛 大慈大悲 
    愛你護你 不離不棄
    將兆載永劫修行的功德
    收納於這句名號“支票”,
    一次性送給你。
    這種超級VIP待遇,
    只有念佛人專享!
    怪不得淨土宗祖師善導大師說
    “念佛人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
    簡直是“名利雙收”啊!
    十五大利,強勢來襲
    還等什么?趕緊搶紅包啊!
    南無阿彌陀佛~

    1. 希臘神祇及神話人物 – 機會之神Caerus

      https://soulj0123.pixnet.net/blog/post/146630281

      在希臘眾神裡有一位人稱 “機會之神”的Caerus

      這個「機會之神」長的很奇怪,頭髮長在前面像瀏海一樣,後面光溜溜的,兩條腿上還有翅膀。所以他跑得飛快。背上還長了一對大翅膀。當他過來時你如果看見馬上抓住祂前面頭髮,就會立刻被你抓到。

      如果你沒即時抓住,等到祂轉過身去了,你要追他的時候,他腳上與背後的翅膀就會快速飛遠,讓你再也沒有機會抓住。

      因為祂唯一能抓住的地方就只有前額的瀏海而已。

    2. 【中台世界】佛典故事 盲龜值浮木 [佛法 浮木 海龜]

      https://www.ctworld.org.tw/sutra_stories/story601-800/story643.htm

      過去,佛曾在獼猴池側的重閣講堂弘法。一日,佛陀開示大眾:「譬如大地皆成大海,有一隻壽命長達無量劫的盲龜,每百年才能從海中探出頭來一次。而大海中有一根浮木,上頭有一個孔洞;它浮在海上,隨著風四處漂流。盲龜百年才出水一次,想要遇到浮木,已經是機會渺茫,更何況還要由浮木的孔洞探頭而出,你們覺得可能嗎?」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盲龜不太可能遇到浮木的孔洞,因為牠百年才出水一次,如果牠在海的東方伸出頭,而浮木可能正隨風漂到海的西方、南方或北方的任何一個地方,所以盲龜要遇到浮木是十分困難的。」

      佛陀告訴阿難尊者:「盲龜和浮木雖然不易相遇,但還是有可能會遇到。愚癡凡夫因為不行義、不行法、不行善、不能依真實之理而行,輾轉互相殺害,強者欺陵弱者,造作無量惡業。在人、阿修羅、畜生、地獄、餓鬼五趣漂流,輪迴不息,所以眾生想要暫得人身,更難於盲龜值遇浮木,可見能得人身是多麼珍貴之事。諸位既得人身且值遇佛法出家修行,於四聖諦尚未契悟者,當勤修各種方便法門,起希求增勝上進之心,修學無間道,趣向解脫。」諸比丘聞佛所說,皆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十五》

      省思

      凡夫眾生被貪、瞋、癡、慢、疑、邪見蒙蔽了心眼,就像盲龜在愛河欲海之中漂流輪轉。不知能擁有人身已是千載難逢之因緣,更何況還能得遇佛法與大善知識,這比盲龜每百年浮出海面,能嵌入浮木孔中更加稀有難得。因此,若今生能得人身、聽聞佛法,要珍惜此殊勝難得的因緣,精進行道早求解脫,方不負此生勝緣。

  4. 稱念佛號功德

    http://lifetvtc22389987.pixnet.net/blog/post/75121058-%E7%A8%B1%E5%BF%B5%E4%BD%9B%E8%99%9F%E5%8A%9F%E5%BE%B7

    念誦一遍:

    一、 往生忉利天〈三十三天〉

    1. 南無寶髻如來:捨報後往生三十三天。

    2. 南無無量壽、持長壽寶瓶、種種無貪蓮華眼如來:

    消除一切橫死之因,往生三十三天。

    3. 南無波頭摩勝如來:千次生於六欲天中。

    二、 不墮三惡道

    1. 南無毗婆尸佛: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

    2. 南無寶勝如來: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

    3. 南無具種種三摩地、滅除疑惑,初發心怙主不動如來:

    消除罪障,直至成佛,不墮三惡道。

    三、 滅罪消業障超生死

    1. 南無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2. 南無無邊身如來: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

    3. 南無袈裟幢如來:超一百大劫生死之重。

    4. 南無十二現等覺如來:消除十二萬劫所做種種罪障。

    5. 南無現種種寶華威德嚴、獅子吼、幻化威德象如來:

    消除無量無數大劫種種罪障。

    6. 南無吉祥傘蓋、蓮華、歡喜、妙寶如來:

    消除十萬百萬乃至無量劫罪障。

    7. 南無清淨尊勝音如來:能消除十惡所生罪障。

    8. 南無月光燈、尊勝、月光寶、鼓音王如來:能消除四重罪障。

    9. 南無無量光、諸香及香王、華自在力王如來:

    能消除毀犯律儀及菩薩戒之罪障。

    四、 其他

    1. 南無阿彌陀佛:畢竟不退,往生極樂世界,成就佛果。

    2. 南無寶性如來:聞此佛名,一念歸依,得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

    3. 南無獅子吼如來:於一彈指發心歸依,永不退轉無上佛道。

    4. 南無拘留孫佛:於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得受無上菩提記。

    5. 南無寶相如來:聞此佛名,生恭敬心,不久得阿羅漢果。

    6. 南無大通山王如來:得遇恆河沙佛廣為說法,必成菩提。

    7. 南無種種清淨月壇城如來:急速成就佛果

  5.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下一句更重要!!

    http://chrischao421953.pixnet.net/blog/post/213478376-%E3%80%90%E9%85%92%E8%82%89%E7%A9%BF%E8%85%B8%E9%81%8E-%E4%BD%9B%E7%A5%96%E5%BF%83%E4%B8%AD%E7%95%99%E3%80%91%E4%B8%8B%E4%B8%80%E5%8F%A5%E6%9B%B4%E9%87%8D%E8%A6%81%EF%BC%81

    禪宗公案-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

    濟公活佛破帽破扇破鞋,貌似瘋顛,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癡若狂,但確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他的故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好打不平,救人之命,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廣為傳誦。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是濟公活佛流傳下來的一句話,但是大家僅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卻不知濟公活佛還有後一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這句話幾乎成了很多人為了口福,貪嘴吃肉的理由和藉口。甚至有些人見到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佛都說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種說法貽害非淺,使很多人混淆了聖凡、德性和修德,是邪見。

    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然在凡夫的地位,煩惱覆蓋,佛性不能顯現,若殺生吃肉必得到多病短命的果報,來世還要做畜生償還命債。只有大神通的真正高僧大德在特定情況下,為度眾生才示現吃肉,如果我們凡夫學的話,可就是:「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了啊!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來由,本是一個悲壯的典故。
    說的是明朝張獻忠攻打渝城,也就是現在的成都時,在城外的廟裡駐紮,強迫裡面的和尚吃肉,當時有個叫破山的和尚說,只要你攻城後不屠城,我就吃肉。結果張獻忠答應了他。於是破山和尚一邊吃,一邊說出了這句話。他是為了數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啊。而這也不是破戒,這是戒條中的開緣,不算犯戒。

    此兩句偈子最早是濟公活佛道濟和尚為破人執著所言,破山和尚也是引用。但世人不知,濟公活佛全偈子如下:『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世人只知斷章取義,唯利是用。

    其實印光大師早對濟公吃肉的事作過開示:「道濟禪師,乃大神通聖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顯不思議事。其飲酒食肉者,乃遮掩其聖人之德,欲令愚人見其顛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則彼便不能在世間住矣。凡佛菩薩現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絕不顯神通。若顯神通,便不能在世間住。唯現作顛狂者,顯則無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飲酒食肉也。世間善人,尚不飲酒食肉,況為佛弟子,要教化眾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則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飲酒食肉不可學。彼吃了死的,會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樣的肉,何可學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裝金。能將無數大木,從井裡運來,汝喝了酒,把井水也運不出來,何可學他。」因此人們望文生義,不解如來真實意,不知害了多少人墮入輪迴。

    1. 念佛直取佛果
      文/淨宗法師

      我們念佛到極樂世界,頓證佛的果地覺。

      蕅益大師說:
      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
      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

      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五濁惡世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他得到的法是什麼法呢?

      就是這句南無阿彌陀佛。

      釋迦牟尼佛如此成佛,然後又把他果地的覺悟毫無保留地給了我們濁惡凡夫,讓我們念佛往生。既然是“果覺”“全體”,說明六字名號裡面包含了佛所有的果地功德,不是部分。

      我們因地得到阿彌陀佛果上全部的正覺功德,將來到達極樂世界,就必定成佛,直取佛果。不是到極樂世界得了一個菩薩的果位、得了一個阿羅漢的果位,那樣的話,阿彌陀佛就虧本了。用佛果換了一個菩薩的果位,這不是虧了嗎?

      我們到極樂世界,都是去成佛的,不是去做菩薩的。可是一個世界只能有一尊佛,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即使具足佛的功德,還是降為菩薩,示現為菩薩之相,作為淨土的眷屬莊嚴,而共同烘托主佛阿彌陀佛。雖然示現為菩薩、阿羅漢、天人,不過是隨順他方眾生的習性,也是隨順佛法教化的通則,所謂“因順余方,故有天人之名”,其實都是“智慧高明,神通洞達,鹹同一類”,沒有差別; 都是“虛無之身、無極之體”,就是佛的涅槃境界。

      印光大師,包括歷代淨土宗大德,經常有這麼幾句話,可能大家聽了都很熟悉,叫作 :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這四句、十六個字,說得很徹底。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就是從果向因。一般的修行法門是從因向果,從因地凡夫位上發菩提心,然後漸次修行,慢慢成就,功德圓滿就成佛了。

      淨土法門不是這樣,它是從果向因的。法藏比丘已經成佛了,他把所修的圓滿果地功德回施給我們眾生,說 :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
      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把他所修成的六字名號功德回施給我們這些罪業凡夫。

      有六字名號的功德作為保障,勸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我們現在發這樣的願生心,是仰靠了阿彌陀佛的果地覺悟,所以是以果地覺作為我們的因地心。

      “因賅果海”: “該”是包括,全部總攝。阿彌陀佛的果地覺,像大海,“深廣無涯底”。我們這一念願生淨土、稱念名號的心,就把阿彌陀佛果地覺包括無余,這叫“因該果海”。

      “果徹因源”: 因是果的源頭; 雖然是源頭,才開始念佛,但是,阿彌陀佛果地功德已圓滿貫徹在我們聲聲念念的稱名之中。

      所謂“因果相符”,我們在因地,現在就得到阿彌陀佛的果地功德,等到往生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悟無生”,當下就開無邊之悟,證得無上菩提,這是自自然然的。

      《華嚴經》裡說 : 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菩薩從初發心,便成正覺。這是講法門的圓頓高超。雖然《華嚴經》這麼說,也只有在淨土法門才能得到落實,其他法門是不容易達到的。

      淨土法門就不一樣,我們初發心願生極樂世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念心包含了阿彌陀佛的果地功德。

      所以,在我們凡體肉胎當中,阿彌陀佛果地功德都圓滿在我們身上。我們現在被業障之身所障礙,被無明所覆蓋,雖然有佛的圓滿智慧德相——六字名號的圓滿功德,但是還不能完全透達出來。

      一旦到達極樂世界,所有障礙都沒有了,這尊佛自然就誕生出來了。

      善導大師就說 :
      自然即是彌陀國,
      無漏無生還即真。

      極樂世界是無為、自然、不生不滅的境界。
      只要回到極樂世界,當下證悟真如佛性。

      摘錄自《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6. 信願行+四它=把一切交給阿彌陀佛

    相信有阿彌陀佛存在
    發願希望往生西方淨土
    念佛功德迴向西方淨土

    凝視+接受+處理+放下

      1. 念佛很簡單 切莫瞎用功

        佛號是應聲即現

        印光大師說 以橫超法作豎出用,得益淺而受損深

        真修淨土人,用不得禅家開示。未斷惑業,欲了生死,則夢也夢不著。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無信願,即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地步,亦難往生。以真證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實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則不必論。若但有工夫見此理,尚未實證,若無信願,亦難往生。禅家說淨土,仍歸於禅宗,去信願說,果能依之而做,亦可開悟。而未斷惑業,欲了生死,則夢也夢不而著。以凡夫往生,由信願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今既不生信願,又將佛一一說歸自心,何由感佛?感應不符,則生自生、佛自佛,以橫超法,作豎出用,其得益淺而受損深,不可不知。得益者,依彼所說,亦能開悟;受損者,既去信願,則無由仗佛慈力。吾故曰,真修淨土人,用不得禅家開示,以法門宗旨不同故,祈為慧察。如不以為然,請求之大通家,庶可契汝心志矣,光固不執著也。

  7. 請 阿彌陀佛 做主

    將念佛功德回向給『XXX』這次『OOOOO』的冤親債主

    離開三途惡道往生極樂世界

    備註:
    『XXX』= 人名
    『OOOOO』= 事件

  8. 佛典寓言:哭婆變笑婆

    資料來源:https://www.liaotuo.com/fojiaogushi/fojing/44801.html
    https://blog.xuite.net/e080644999051/wretch1/101441761-%E5%93%AD%E5%A9%86%E8%AE%8A%E7%AC%91%E5%A9%86

    有一位綽號“哭婆”的老婆婆,下雨她哭,天晴她也哭。一位禪師問她為什麼而哭。她說:“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賣鞋的(大女兒嫁個賣米粉的),二女兒嫁給了賣傘的。天晴時,我就想到賣傘的小女兒一定沒法過日子;下雨時,我就想到大女兒的鞋一定賣不出去(大女兒做好的米粉被雨淋濕)。因此我天天為她們流眼淚。”禪師開導她說:“你不妨天晴時就想到大女兒的鞋店(大女兒的米粉)生意一定很好,下雨時就想到小女兒的傘一定暢銷。”老太婆一下想通了:“對啊。”從此,哭婆無論天晴還是下雨總是笑嘻嘻的,哭婆變成了笑婆。

    讀後心得:
    很多事情換個角度想就不會陷入僵局之中了,跳出煩惱自私的枷鎖,其實沒有人會喜歡煩惱的,既然不喜歡又何必煩惱呢?錢財夠用就好,鄰居親朋間不要比較,擁有不一定最快樂,失去也不一定是最痛苦,「花無百日紅,人無百日好,世間本無常,何做長生藥(要)」,想想自己當下還擁有的,如果凡事都要追求完美,那只會是徒增困擾而已。

    把一切交給阿彌陀佛

  9. 淨宗法師 | “一心不亂真正的意義”

    淨土宗的一心不亂=專修念佛法門(5:30)
    安心的一心=沒有三心二意

    1. 信 = 相信(有)阿彌陀佛 【 48願 】 ~ 相信只要我發願要去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一定來接我[第18願]

      這就是淨土的 『一心不亂』

    2. 何謂「一心不亂」?

      http://www.xn--udsw7h4vt.org/%E6%B7%A8%E5%9C%9F%E5%AE%97%E5%B0%8E%E5%B8%AB/%E6%B3%95%E8%AB%87%E9%96%8B%E7%A4%BA/%E4%BD%95%E8%AC%82%E4%B8%80%E5%BF%83%E4%B8%8D%E4%BA%82.aspx

      ★壹、淨土法門,「易」為標準

      有關《阿彌陀經》裡面所講的「一心不亂」這四個字,語意非常簡單,很容易了解,也很容易做到,「淨土法門」就是龍樹菩薩所解釋的「易行道」,易行這個「易」,就好像一把秤子,符合「易」就是純正的淨土法門,不符合「易」就不是純正的淨土法門。既然如此,宣講淨土法門、解釋「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解釋一定要符合「易」、了解要符合「易」、實際要符合「易」,如果沒有符合「易」,那他所宣講的就不是純正的淨土法門。《阿彌陀經》是淨土三經之一,「一心不亂」既然出現在經文之中,就不可能不符合易行道的「易」,如果不符合,是因為後來的人解釋錯誤,甚至是後來的人把一心不亂解釋得大錯大誤,在阿彌陀佛的面前蓋一道高牆,使眾生跟阿彌陀佛隔開了很大的距離,那是很可惜的。

      「一心不亂」很容易了解,你們如果有看過我所編的書,尤其是《演講集》,自然對《阿彌陀經》「三段經文兩重因果」,以及「一心不亂」就會有正確的了解,也會因為了解而產生法喜,對往生有希望。所以如果對這方面仍不明白,可見有些蓮友可能還沒有去看我們這套書。我們這套書,希望蓮友們儘量利用時間看完,如果覺得大本的太厚,就先看小本的隨身書,隨身書目前出版十本,第十一本目前正在編印中,不久會印出來。(編按:目前已出版到第十四本)

      《阿彌陀經》中所說的「一心不亂」很簡單,「一」者不二,不二就是專;「不亂」就是不雜亂,不雜也是專。所以「一心不亂」就是「執持名號要專一不雜」。善導大師有一首偈語解釋一心不亂說: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這首偈語出自《法事讚》,《法事讚》分上下二卷,下卷都在解釋《阿彌陀經》,它不是文文句句的註解,而是將核心大意顯現出來。

      一部經從「如是我聞」開始,到「歡喜信受,作禮而去」,雖然解經者文文句句都詳細解釋,但是對這部經的宗旨與核心點,如果沒有顯露出來,就等於沒有把這部經解釋出來,只是在依文解義而已。

      ★貳、古今之錯解

      自古以來,對一心不亂的解釋,大多是依天台宗、華嚴宗,或是依禪宗的道理來解釋,結果都沒有符合淨土的經論思想,都錯誤了。淨土經論主要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主要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的根本願就是第十八願,《阿彌陀經》在講什麼?主要就是在講第十八願,《觀無量壽經》的結論在講什麼?主要也是在講第十八願。

      阿彌陀經有三段文,有兩層的因果,這三段文長期以來都被人誤解、誤導了。

      《阿彌陀經》說: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要往生極樂淨土,少善根少福德是不夠的,必須要多善根多福德。什麼是少善根少福德?什麼是多善根多福德?

      第一段: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第二段: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第三段: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三段文有兩層的因果。我們說許多人解釋錯誤,原因是他們都將「少善根福德」跟「一心不亂」與「心不顛倒」這三點解釋錯了。

      ★參、執持名號,即是「多善根」

      什麼叫少善根少福德?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裡面並沒有另加說明什麼叫做少善根少福德,但是釋迦牟尼佛有將多善根多福德解釋出來,就是在下面這段文,也就是「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只要執持名號,這已顯明就是多善根多福德,決定往生。如果是這樣,那什麼叫做少善根少福德?這個其實也可以不用另加解釋就顯現出來了。簡要的說,要往生極樂世界,除了執持名號以外,其他都是少善根少福德,所以不管是三皈、五戒、十善、四攝、六度、八正道,這些都很殊勝,但是相對對於要往生極樂世界來講,這些都是少善根少福德,唯有執持名號是多善根多福德。

      為什麼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呢?那是因為這句名號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所講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你念佛必得往生,你念佛不能往生,我不能成佛。所以阿彌陀佛的成佛是建立在你念佛能夠往生祂就成佛,念佛不能夠往生,表示祂的慈悲還不夠,能力還不夠,祂還不能成佛。所以我們要往生要先問阿彌陀佛成佛了沒有?祂如果還沒有成佛,也就沒有極樂世界,我們往生要去哪裡?祂如果還沒有成佛,也沒有這一句名號來讓我執持、乃至十念來念佛,那這樣我要如何往生呢?既然阿彌陀佛已經成佛,那我們就決定往生了,往生有份了,為什麼呢?因為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阿彌陀佛跟我們約定說「乃至十念」,即是說:「只要念佛,就必往生。」

      「乃至十念」就是說這個人不管什麼時候遇到這個法門,只要「欲生我國」,欲生我國是站在阿彌陀佛的立場來講,站在我們的立場就是「願生彼國」。你要欲生我國,此後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今天遇到,此後你有三十年的時間,這三十年只要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不用摻雜其他的法門來迴向、來補助,因為十方眾生有的人做得到,有的人做不到,其實大多數人都做不到,所以你只要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果有十年的時間,這十年的時間不去雜修雜行,此後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果剩一年的時間,一個月的時間,一天的時間,你將這一天都專靠這句名號,因為你只剩一天的時間,要去參禪、打坐、朝山、拜懺,要去誦經、聽法、悟道這是不可能的,只剩一天的時間,可見生命多麼的脆弱、短暫,但是不要緊,你將這一日都執持這句名號,要往生,這句名號就很足夠了,因為你只剩一天而已,過了這一天你就斷氣了,這樣你必定往生極樂世界。如果壽命延長,若二日,一樣還是執持名號,如果是七日,若七日,也是執持名號,如果延長八日、延長七年、延長七十年,你都一輩子專一執持這句名號,不要改變方法,這個叫做一心不亂,有一心沒二心、有專心沒雜心,通通都念這句六字洪名。

      佛的心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佛的心冤親沒差別,冤親平等、自他一體,這個叫做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以此來看我們眾生,我們對人有善惡好壞的分別判斷,所以,相對於佛來講,一切眾生都是罪惡凡夫、五濁惡人。為什麼?因為即使這個人持五戒修十善,來世為人或生天,但是壽盡命終就墮落了,而且生生要保持人身、保持生天,生生世世能繼續保持五戒十善的人,非常非常的少,因為我們眾生都有貪瞋痴,遇到貪瞋痴之境,貪瞋痴的行為就自然顯露出來。在現在這個世間,如果有一個修行者有神通,可以出入牆壁,去參學的人一定人山人海。但是,即使你能持五戒十善,甚至修四無量心,有禪定的功夫,可以飛天鑽地。在佛的眼中,這個還是凡夫,還沒有超凡入聖。為什麼?因為神通是從禪定來的,他有禪定的功夫,就會有神通,禪定的功夫使他將來出生在色界天,禪定功夫最高可生到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天,他的壽命有八萬大劫,但是死後一樣墮落下去,所以就我們眾生立場來看,人有善惡大小、功夫高低之別,但在佛的眼中卻全都是罪惡生死凡夫。因此善導大師跟我們講,我們要承認我們就是罪惡的生死凡夫,不管在家出家、根器利或鈍、會修行不會修行,都是生死凡夫。

      佛在《正法念處經》說:「從天生地獄,從地獄生天。」因為天人五衰,壽命到時,他的業必須墮落地獄,就會墮落地獄。地獄的眾生業果受完,他的果報若是生天,他就生天。所以說由天生地獄,由地獄生天。釋迦牟尼佛在《涅槃經》也說:「雖復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終還墮三惡道中」。就是說這個人力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五戒十善都修得很清淨,甚至有禪定功夫,但只要他還沒有斷除見思二惑,雖然沒有打破見思二惑,但是因為他的禪定功夫很好,可以生在色界初禪的梵天,乃至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天,釋迦牟尼佛說「命終還墮三惡道中」。所以在佛的眼中,三界都是火宅,六道都是苦海,沒有分善人惡人,他這世行善,後世造惡,這世造惡,後世行善,所以善跟惡、惡跟善,上升天堂下墮地獄,都是輪迴,在那裡輪來輪去,因此,在佛的眼中,一切眾生都是罪惡生死凡夫。

      如果我們能像善導大師講的,自覺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自然對阿彌陀佛就會徹底投靠,心就不會在那裡徬徨,在那裡僥倖說,我或許修這個法比往生還更殊勝,就不會這樣,會死心踏地、通身放下、全身倒靠,所以除了念佛之外,其他所有的法求生極樂世界,都是屬於少善根少福德。

      一個修行者,如果真能守五戒清淨,那他就可以說是一個大修行者,請問在座各位誰敢說自己五戒清淨呢?五戒若尚做不好,那何況是十善。五戒清淨、十善圓滿、禪定功深,也都還是凡夫啊!曇鸞大師說:「人天善惡,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人天的果報,人的果報以五戒為因,天的果報以十善為因,無論五戒十善的因,以及所得的人天這個五戒十善的果報來講都是虛偽的、是顛倒的,這種功德不是真實的功德,確實是如此。

      當然,我們學佛的人要儘量持五戒、行十善,但是我們要徹底了解,即使我們持五戒十善圓滿了,但煩惱還在,還是凡夫不是聖人,還不是超凡入聖,所以我們將自己所修的還有煩惱的五戒十善的有漏功德迴向往生極樂世界,這樣相應嗎?善導大師說「極樂無為涅槃界」,極樂是無為的涅槃境界,無為是天性自然,無有造作,不生不滅,沒有貪瞋痴慢疑等煩惱,沒有見思二惑,沒塵沙惑,沒無明惑,這才叫做無為涅槃。極樂是無為涅槃的境界,我們所修的行,不管是五戒也好、十善也好,乃至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甚至已經斷除見思二惑,想用這些來迴向極樂世界,殊不知這些都是少善根少福德。所以善導大師在解釋這幾段經文時就說:「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在《阿彌陀經》中,釋迦牟尼佛最先解釋「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接著又將七重欄楯、羅網、行樹等等依報的莊嚴,以及阿彌陀佛正報的莊嚴都一一介紹,使我們欣慕這樣的境界是這麼的好,讓我們生起要往生之心願。善導大師說這種境界,就是無為涅槃,所以極樂世界是無為涅槃的境界,由此可知「極樂無為涅槃界」這七個字就是善導大師在解釋《阿彌陀經》依正二報的莊嚴。

      經文的前面都在講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來使我們眾生欣慕,極樂世界是這麼好,所以希望大家都去極樂世界,每個人都能離苦得樂,證入涅槃。因此,《阿彌陀經》是先將極樂世界的好處講出來讓我們欣慕,極樂世界是我們的目標,然後再說方法,所以每一部經,都在講兩件事──目標與方法,《阿彌陀經》也是一樣,首先將目標講出來讓我們欣慕,目標在前面,然後提出方法,有願有行,信這願行就是信願行的順序。

      什麼樣的方法呢?先將消極的講出來,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這是消極的,然後再解釋積極的,什麼是多善根福德因緣?就是「執持名號」。這句名號又叫做「萬德洪名」,這個「萬」不是數目百千萬的萬,萬是總包含的意思,所以這句名號叫做阿伽陀藥,又叫做法界藏身,因為這句名號是阿彌陀佛經過五劫思惟所思考,經過永劫苦行所累積才有這句名號,也由於「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誓願已經完成,已能使你往生才有這句名號,簡要的說,我們往生的功德資糧都在這句名號之中,所以這句名號才有價值叫做萬德洪名,其他的名號還沒能成為萬德洪名。

      能夠救度一切眾生都往生成佛,才能顯示出這尊佛的威神功德,如果不能救度十方眾生,則威神功德就會有所缺少,所以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是「諸佛光明所不能及」。因此,我們要明確認知,我們的往生不是靠我們迴向我們所修的任何萬行來補助往生,是完全靠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就已經完全具足,沒有半分的缺少。所以,我們在這世間所做的五戒十善是理所當然要做的,就如儒家所講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這是我們本份必須要做的。但對往生極樂世界來講,這句名號已經具足了,其他沒有比較多,也沒有比較少,如果我們認為必須要迴向這些五戒十善的有為有漏的功德,往生才比較可靠,這樣就是心中有在懷疑阿彌陀佛了,這樣顛倒行事,就太傷阿彌陀佛累劫的一片苦心苦行了。

      所以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其他的全都是隨緣雜善,有修禪的因緣就修禪,有學密的因緣就來學密,或是學其他的誦經、拜懺,再來集中迴向,這個都叫做隨緣雜善,善導大師講這個隨緣雜善恐難生。恐難生不是說不能往生,而是必須要迴向,因為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正行就是名號,就好像從高雄往台北,最直不會有偏差,一定會到的就是高速公路,一旦離開高速公路,不管是省道、鄉道、田間小路,都要不斷的對準方向,過程中,各種路轉來轉去,東西南北彎來彎去,一旦失察,方向如果偏差就不能到台北。我們要自問,修五戒的果是只能做人而已,能不能往生?不能!修十善的果能夠生天,能夠往生嗎?不能!修四諦的果是阿羅漢,修十二因緣的果是緣覺,這些因與所得的果都跟極樂世界無關,這樣怎能往生極樂世界呢?能往生極樂世界的是這句名號啊!為什麼呢?原因在於這句名號是阿彌陀在四十八大願中跟我們的約束,跟我們保證說,你只要念這句名號一定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你念佛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那樣我就不能成佛,這樣的約束,這是如是因必定得如是果的必然道理。

      所以《阿彌陀經》跟《無量壽經》的核心在第十八願,彼此是一體相應的,都在告訴我們,執持名號是多善根多福德。

      至於這個「若一日、若七日」是時間性,就是「乃至十念」,你到臨終只有十念的時間才遇到這個法門,這樣你念十句也能夠往生。這個意思是說,有的人一生沒有遇到善緣來行善積德,沒有遇到佛緣來學佛修行,所遇到的都是惡緣逆境導致作惡多端,這是一種比喻。即使是這樣的眾生,他到臨命終要斷氣了,剩十念而已,地獄的火已燒來了,才遇到有人跟他勸勉,說某某人你罪惡貫滿,應該墮落第十九層地獄,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任何人、任何法門都沒辦法救你,你只要念佛就可以得救。人在大海之中浮沉,即使有一枝木棍就想要抱,有一把草也想要去抓,更何況是一艘大船來到你身邊說:某某人你不要恐慌,我將你救起來。你自然就會全身依靠,是不是?所以阿彌陀佛就說,即使是這樣的眾生,罪大惡極而且修行時間短、念佛少,依然會往生極樂世界。

      第十八願用這樣的比喻來讓一切的眾生對往生都有希望,就是講這樣的眾生他都有希望能夠迴心轉意往生極樂世界,更何況其他的眾生呢?其他的眾生不只是乃至十念而已,其他的眾生有時間還可以去惡行善,其他的眾生還有若一日、若七日、若七年、若七十年的時間念佛,這樣怎能不往生呢?所以第十八願用乃至十念這四個字讓所有的人都能安心,所有的人都有希望、有光明,所以「若一日、若七日」與「乃至十念」的意義一樣。善導大師怎麼解釋乃至十念與解釋若一日、若七日呢?大師說:「上盡一形,下至一日一時一念。」就是說無論何人何時,遇到這個法門,都有往生的希望。

      所以我們一開始就說淨土法門是易行道,符合易行道就是淨土法門,不符合易行道就不是淨土法門,就是解釋錯誤。而一心不亂,可以說正是執持名號的形容詞,你只要執持名號,專念這句名號不雜其他行門,不管你善惡多少、工夫有無,不管你念佛的時候有雜念、沒雜念,都不管,你只要專念這句名號就夠了,因為念佛本來就不是靠你的功夫,念佛而能往生,全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第十八願就這樣講了,第十八願如果沒有成就,我們念佛就不能往生,第十八願既然成就了,我們念佛就能往生。所以一心不亂如果解釋為事一心不亂,或理一心不亂,那就全部變調了,那樣的解釋是大錯特錯的。

      ★肆、一心不亂,即是「專復專」

      善導大師如何解釋一心不亂呢?大師說:「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這四句偈語就是在解釋這幾段的經文。以「極樂無為涅槃界」來解釋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以「隨緣雜善恐難生」來解釋少善根少福德;以「故使如來選要法」來解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以「教念彌陀專復專」來解釋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所以一心不亂就是教念彌陀專復專,兩個專就是在解釋一心跟不亂,上面兩個字「一心」就是「專」,下面兩個字「不亂」也是「專」,所以叫做「專復專」。這樣就很清楚了,一心即是不二,不二就是專,不亂不雜也是專,不論念佛有否功夫成片、夢寐一如,只要專稱佛名,必定往生。

      若是你現在念佛是累積功夫,等到臨終的時候,若能夠正念現前,這樣才能往生;也就是說你這個時候是在積功累德,補充資糧,到臨終的時候能夠降伏其心,這樣才能往生;你這樣的念佛,還必須臨終時沒有碰上任何問題,沒有病苦,念得出來,這樣你才能夠往生。我們一般常聽到的這些解釋都是錯誤的,實際上絕對沒有這些問題。如果先立下高難度的條件,要我們在念佛功夫上一心不亂,這樣我們就絕對無法往生了。

      以一般的解釋,功夫上的一心不亂就是三昧的境界,或是事一心、理一心的境界。事一心就是斷見惑、斷思惑,斷見惑、斷思惑就是阿羅漢;理一心就是破無明,破無明起碼就是初住菩薩斷一品無明。請問自古以來高僧大德有誰念佛達到所謂功夫上事一心不亂,斷見思二惑呢?我們知道淨土宗十三位祖師之中善導大師是親證了念佛三昧,其他的大師我們不知道有誰是已得三昧。法照大師在缽中看到大聖竹林寺,然後找到那個地方,經過文殊、普賢摩頂授記,但是沒有寫說他是三昧。印光大師有寫《三昧摸象記》,摸象就不是眼睛清楚在看這個象,所以印光大師也沒有說他已得三昧,何況其他的高僧大德呢?智者大師在他臨終的時候說他的境界是五品位,五品位連見惑、思惑都沒有斷除。

      所以阿彌陀佛對往生的標準絕對不是功夫上的一心不亂。如果往生標準是功夫上的一心不亂,那麼,阿彌陀佛就不夠慈悲、不夠力量,也就沒有人可以往生了。為什麼?真正的慈悲就是不講條件,不講條件才是真正的愛心,而且,真正的能力是你要往生我就能救你。所以一心不亂必須依善導大師所解釋的才是正確的,也才符合《無量壽經》第十八願根本願,符合《觀無量壽經》流通分結論之文,流通分說:「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你只要好好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應知,經文都沒有講到功夫上事一心、理一心,或是功夫成片、夢寐一如,所以你只要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念念當中,心清淨也好,煩惱妄想雜念也好,通通不管,一句彌陀念到底,一切妄想隨它去,這個叫做一心不亂,這樣決定往生。為什麼?經文都解釋得清清楚楚:「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這樣的眾生,在他還沒命終,即將要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就現在其前了,既然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所以「是人終時」他就「心不顛倒」往生了,往生到那裡?當然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所以經文一段一段,前後次序講得非常清楚明白,偏偏有人跟它解釋錯誤說:你這個時候念佛,如果臨終沒有正念現前,阿彌陀佛怎麼現前來接你呢?這樣就把經文顛倒看了。

      ★伍、三段經文、兩重因果

      所以這三段文,第一段是「平生段」: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一心不亂。

      我們平生只要負責念佛,士農工商,行住坐臥,根機各各不等,依照你的根機去念佛。因為是十方眾生,怎麼可以用同一個模子,所以你負責平生念佛,這是第一段平生段。

      第二段是「臨終段」: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示現在你的面前,不管你是昏迷、是病苦念不出來,還是空難、海難、車難、水災、火災等意外而去世,阿彌陀佛決定都會現在其前。你一生念佛,這個時候你肉體昏迷,你的神識沒有昏迷,臨終病苦念不出來,念不出來沒有關係,這個時候是要往生的時候。所以了解道理的人,臨命終時很心安,心安如泰山,歡喜等待阿彌陀佛要來迎接你,他的心不會還在那裡恐慌地說我病苦,念佛念不出來,這樣怎能往生呢?一生功夫不等於白費了嗎?了解這個道理的人,就不會疑惑、恐慌、苦惱,這就是臨終段。

      第三段是「命終段」: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他在臨命終時,彌陀與聖眾已經現前,所以這時正當命終的時候,心就不顛倒,心就很安穩,當下即得往生彌陀淨土。

      以上所述就是三段經文兩重因果。第一重因果就是平生念佛為因,臨終佛聖現前為果,這是第一重因果;第二重因果就是命終佛聖現前為因,致使命終心不顛倒為果,所以三段文有兩重因果。依這個執持名號來解釋多善根多福德,依一心不亂來解釋專一不雜,所以善導大師強調我們這個法門就是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善導大師的〈讚佛偈〉就說「唯有念佛蒙光攝,專稱名號至西方」,這個「唯、專」就是在講專復專,就是不二不雜,不是在功夫上你要念到沒妄想沒煩惱,不是念到斷見惑斷思惑,不是這樣。所以善導大師這首偈文:「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就是在解釋《阿彌陀經》這幾段經文。這部份在我所編的《善導大師全集》〈法事讚概說〉的解釋裡面就有說明,在《演講集》裡面有幾個地方也有解釋,如果有看過這些書,自然對一心不亂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我以前都被誤導了。」

      所以,希望大家能夠多看我們這套書,佛法就是多聞薰習。佛法是從佛的智慧中所流露出來的,我們凡夫對佛的智慧怎麼能夠了解呢?不可能!所以我們聽聞佛法,第一遍肯定不太能了解,要看第二遍第三遍,多聞薰習自然能夠融會貫通,因此要多聞薰習。

      除了這套書以外,我們也有「淨土宗網站」,已經出版的淨土宗叢書內容都有貼在網站上,甚至還沒出版的資料也先貼在裏面了,內容很豐富,故事也很多,大家有空的時候可以多多瀏覽,這樣對淨土法門的所有疑問,自自然然能夠一一得解。
      如此說來,一心不亂有什麼深奧?沒有!有什麼玄妙?也沒有!彌陀示現的善導大師都解釋得那麼明白了,「念彌陀、專復專」,這個就是「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豈不是既簡單理解,又容易做得到,真正符合易行道。

      唐朝之後,有些弘揚淨土法門的大德們,由於沒有接觸善導大師這個著作思想,所以他們沒有了解這個道理做這個解釋,他們所接觸的就是聖道門,自力難行的種種修持方法,然後依這個方法來解釋,以三昧就是三摩地來解釋一心不亂,這樣就會讓淨土行者沒有希望、沒有信心。善導大師的這個法脈的著作思想現在都已經回歸我們中國,我們一看才知道,原來一心不亂的真義在哪裡,所以我們要這樣來了解一心不亂,很容易、很簡單,念彌陀就是執持名號,專復專就是一心不亂。善導大師這首偈讓我們在念佛法門上有撥雲見月之效,所以我們最好把它背在腦中,好不好?(好),那我們合掌來念一遍: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請放掌!

      所以,我們看往生者,他能夠順利安然往生,並不是他有一心不亂的功夫,什麼事一心、理一心通通都沒有,是他平時有時間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不會跟人閒言雜語,不會跟人計較是非好壞,他就像一個愚痴的人,除了南無阿彌陀佛以外,他什麼都不懂,這種人往生時都很殊勝,往往能預知時至,也不用追求,自然身無病苦,心不貪念,意不顛倒,如入禪定,往往都能夠這樣。你看他有斷德嗎?有證德嗎?其實他不斷也不證,仍然有貪瞋痴,妄想煩惱,依舊是罪惡生死凡夫,他為什麼能夠順利往生?因為背後有阿彌陀佛,有阿彌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約束使你往生,而且光明攝取不捨。

      ★陸、善導大師釋第十八願

      所以善導大師對第十八願的解釋非常簡單清楚,都沒有模稜兩可。怎麼解釋?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解釋第十八願說: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願生我國,稱我名號,
      下至十聲,乘我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這個就表示第十八願在講你願生我國,念我的名號,下至十聲,必定往生。

      「下至十聲」就是「平生之機,上盡一形;臨終之機,下至十聲一聲一念」。「平生之機」就是說他還健康,將來還有一年、二年、十年、二十年或幾十年的生活,這平生之機就是上盡一形。若是到臨終時才遇到這個法門,這個叫做「臨終之機」,這樣他就若一日,甚至若一時、若十聲、一聲、一念,這個叫做「稱我名號,下至十聲」。

      「乘我願力」,你這樣就是依靠我的力量,我有什麼力?有佛力,這個佛力可以使你離開三界六道,可以使你往生極樂世界,可以使你快速成佛,所以善導大師以這三十二個字來解釋第十八願,非常清楚明白。第十八願所講的: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三十六個字,我們都沒智慧了解,甚至妄做種種解釋,但是善導大師的解釋不複雜不艱深,很清楚很明白,就是這樣。

      「至心信樂」,信什麼?信「願生彌陀淨土,只要專稱彌陀佛名,就必定往生彌陀淨土」,就是信這個,不然要信什麼?你行就是行這個,不然要行什麼?所以非常清楚。

      善導大師另外再以四十八個字來貫通解釋第十八願跟第十八願的成就文,怎麼解釋呢?大師說: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所以他的結論就是「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眾生」,我們是什麼眾生呢?貪瞋痴慢疑,一點都沒有降伏,妄想雜念,層層疊疊,我們就是這樣的眾生。我們這樣的眾生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必得往生,所以說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必得」是指百分之百,是決定性,不是不定性,是必然率,不是或然率,為什麼?因為「彼佛今現,在世成佛」,法藏菩薩已經在這個世間成佛了。

      「當知本誓,重願不虛」,所以我們就知道阿彌陀佛因地根本所發的深重誓願就是第十八願,重願不虛,沒有虛假,沒有空虛,因此只要我們眾生念祂的名號,就必得往生,這非常清楚,一點都沒模稜兩可。

      自古以來沒有人做這樣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簡明切要的解釋,使我們毫不模糊,毫不猜測容易了解,容易做得到。所以一心不亂就是專復專,不管你念佛的時候,心清淨不清淨,煩惱不煩惱,你今生只要專念這句名號,專靠阿彌陀佛,就是一心不亂。我們說信,要信什麼?就是要信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蓮友要了解,一心不亂沒有什麼複雜、深奧,沒有什麼玄妙、奇特,非常平凡,非常平常,非常平實,就是專復專,所以解釋一心不亂不是要用很多時間來解釋。當然佛經背後是佛的境界,佛的境界要講是講不完的、是不可思議的,不可思議就是「妙」,像智者大師口才那麼好,他解釋《妙法蓮華經》的「妙」字就解釋了九十天,這個叫做「九旬談妙」,可是九旬談妙有人證到阿羅漢果嗎?沒有呀!所以我們就老老實實的依照善導大師所講的,不管在家或出家,有否深入經藏、參禪悟道,永遠要自覺自己是一個罪惡生死凡夫,沒有出離之緣,這樣才能「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這個就是善導大師機法兩種深信的內容,所以我們對機法兩種深信的內容最好能夠背起來。

      善導大師所解釋的這個淨土宗是很有系統、很有邏輯次第性,也很有內涵,每一段每一句都能讓我們念起來很有法喜、很有信心、很有希望。如果不是善導大師這樣的解釋,我們就不用看了,因為其他的高僧大德所解釋的我們理解不來,又做不到,如果是善導大師所講的都很平實又很淺顯。《無量壽經》所講的四十八大願,我們不一定每一願都要背起來,只要把第十八願三十六個字背起來,背不起來也沒有關係,因為人年紀大了,記憶力都會退化,如果沒有時常背誦,三天沒背就會淡忘。所以,能背就背,背不起來也沒有關係,只要知道「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必得往生彌陀淨土」就可以了。不過如果能夠背,最好還是背起來,剛才善導大師兩段解釋第十八願的文最好也背起來,而機深信、法深信的文也背起來,因為這些都是淨土法門的核心教理。

      善導大師機法二種深信之文就是: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
      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
      力,定得往生。

      我們就這樣背起來,為什麼?將這個佛言祖語背在腦海中,它會在我們的腦海中發酵,產生作用,雖然道理一時沒辦法了解,但是有一天會讓我們了解。

      我們就是凡夫,心中除了充滿妄想煩惱之外,還有什麼?經文祖語就是宇宙人生的道理,尤其這次所引用的法語都是我們這個法門的精華,如果我們把它背在腦海中,有一天就會成為我們的智慧,化為我們的骨髓,成為我們的生命。當然我們年歲都大了,就像我也是一樣年紀都大了,以前所背的經文,到這個時候大部份都忘記了,因為如果硬要每天背,可是沒有應用到,就會覺得不如念佛,而因為沒有常背誦,到最後就忘記了,所以就把握以上所引用的重點法語來背,因為我們都年紀大了。如果是小孩,記憶好,小孩時代如果刻意去把它背起來,往往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所以我們家裡如果有小孩,就要早點給他背誦經文,給他背《四書》、《道德經》,這些如果能夠背起來,對他將來的作文能力和人格的培養都非常的有幫助。不要認為這麼小的孩子,他背這個都不懂,這樣會揠苗助長?這不是揠苗助長,小孩記憶強領悟弱如果讓他幼時就背起來,他雖然道理還不懂,一時不了解,大了他就能夠了解,他年齡大了如果沒有背起來要憑什麼來了解呢?所以要儘量給他背。

      近來有很多地方都在提倡讀經班,都是從《弟子規》開始,這本《弟子規》確實很好,背起來對他的人格、品德,將來的處事為人、家庭和樂、社會和諧都很有正面幫助,不只是這樣,也可以開發他的智慧,所以《弟子規》最好是鼓勵小孩背起來。當然《四書》,比如《大學》、《中庸》、《論語》這幾本的文字是一段一段的比較短,容易背,也要背起來;而老子的《道德經》,它雖然是道家的,卻也同樣是宇宙人生智慧的一部份,這個也儘量叫小孩子背;還有《朱子治家格言》、《千家詩》、《唐詩三百首》也要背,能把這些背起來都很好。

      ★柒、答問

      問:在《往生禮讚》中有提到說「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要如何才能做到所謂的念念相續呢?

      答:「念念相續,畢命為期」,這個就是乃至十念,若一日,若七日的意思,你遇到這法門,此後只要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不論行住坐臥、時處諸緣,念念不捨,一直到臨終阿彌陀佛來迎接,這個叫做「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千即千生」,真的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萬人修萬人去的法門。

      十方眾生士農工商,各各根機不同,你在你的家庭、你的工作、你的環境中,依你的根器來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叫做念念相續,也叫做念念不捨。比如說我們在這裡共修當然念佛;等一下出門回家,也是一步一句佛號;回家之後,也是一面念佛,一面工作。不論鬧靜閒忙,時處諸緣,一句佛號,不離心口。這個叫做念念相續、念念不捨。有時間就是念佛,唯佛是念,不念其他諸佛菩薩名號,或是念咒語,或是誦經,都不用,只要念佛。道理沒有了解怎麼辦?就用其他的時間去看淨土經論、善導大師的著作,了解淨土的教理,有時間就儘量念佛。

      我剛剛有說早晨有三靜,第一心靈寧靜;第二環境安靜──因為早晨大家還沒工作,不會吵雜;第三空氣清淨──工廠還沒開工,機車、汽車不會很多,所以空氣清淨。因此早上眼睛一張開,刷牙洗臉之後就打坐念佛,要不然就是經行念佛,或是拜佛念佛。總之,除了念佛以外不做其他的事情,然後才吃早餐,才開始一天的工作。工作的時候也是一面念佛一面做事,這個就是念念相續,念念不捨。在念佛當中,不論你清淨不清淨、煩惱不煩惱、雜念不雜念,一概不論,這個就是念念相續,畢命為期,這就是善導大師所講的:「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正定之業」,什麼叫做正定之業?正定跟不定跟邪定是相對的;不定就是能不能往生不一定,邪定就是說不是往生的正因,正定就是百分之百能夠往生,念佛就是正定業,念佛百分之百決定往生。所以剛才所講的「眾生稱念,必得往生」。〈讚佛偈〉說「唯有念佛蒙光攝」──唯有念南無阿彌陀佛,才能蒙受彌陀無礙光明攝取不捨,現在開始攝取保護,一直到臨終迎接不捨離。

      問:學佛剛開始勇猛精進,可是經過二、三年就會退道心。

      答:有句俗語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大殿,學佛三年佛在西天。如果是這樣表示還是初機,還沒有入門。

      我們剛剛所講的決定往生,是說你願生極樂世界,你是畢命為期、一生不變嗎?你念念相續也是畢命為期、一生不變嗎?如果念佛一年、兩年、三年佛在西天了,這樣就不是畢命為期了,這樣是轉變了。所以我們這裡所講的畢命為期,是一生都沒改變、沒退轉,這樣豈不是決定往生。如果他在半途退轉改變,表示他對我們這個法門的教理沒了解,如果有了解他就不會退轉了。

      淨土法門的核心就是剛才所講的「機法兩種深信」,機法兩種的道理能夠了解深信,就不會退轉,就決定往生;你如果能夠自覺除了阿彌陀佛之外沒有第二條路,你一定在三界六道裡面輪迴,沒有出離之緣,如果是這樣,除非你沒有遇到這個法門,你遇到這個法門你會退轉嗎?不會退轉,一定畢命為期,抱著救生圈,救生圈就是你的本命元神,你不可能捨棄掉,你會永遠抱住,所以機法兩種深信如果有了解,自然是淨土的人,極樂世界的人。

      我們這個法門就是善導大師所講的:「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我們就是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但也不是說其他的法就不用做、不用修,也不是!比如說五戒十善,你能夠做就儘量去做;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奉公守法,為世良民,這些都要儘量去做。但是你做這些跟往生有什麼關係嗎?沒有關係,因為你不是靠這些來往生的,所以做這些不屬於自力、他力、雜行、正行,就好像對父母孝敬,這是應當的;對兄弟友愛,這也是應當的;對貧窮困苦布施救濟這也是應該的。但如果你認為我這樣做對往生有補助,對往生比較有希望,做多少就儘量做多少,如果是這樣就是雜行,就是自力,就是懷疑阿彌陀佛,不知道往生的正因、往生的資糧就是萬德洪名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通通完全具足,我們所做的功德是功德沒錯,但是這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功德,要進入無為涅槃界是不相應的,我們是隨緣、隨份、隨力,行所當行而已。

      問:我以前學過密宗、原始佛教、唯識學、禪宗等,什麼都學過,這些法門都要聞思修圓滿,可是大部份的人聞思功德不圓滿,這樣怎能解脫?又發現到自力法門都做不到,講得很高,但是做不到,這樣怎能解脫呢?我跟一些師兄弟談本願念佛,大部份的人都會懷疑真的那麼好嗎?他們仍不死心,還是密宗、禪宗……都想學。我自認能力不夠,還是老實念佛最穩當,而且到極樂世界什麼法門都有,《金剛經》、《楞嚴經》通通都具足,我現在最重要的是解脫,能老實念佛到極樂世界之後,就什麼法都圓滿了,並不急於現在就去修萬法,老實念佛最重要。

      答:有些人往往要經過外面的圈子,去好奇這個好奇那個,該好奇的都好奇過了,繞過之後才會踏實下來。法然上人跟我們開示說聖道門就是「極智慧證涅槃」,因為聖道門就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如果智慧不夠,不能明心見性之後,破除見思二惑的話,怎能證涅槃呢?那我們凡夫是怎樣呢?法然上人說,淨土門就是「還愚痴生極樂」,把自己當成一個傻傻呆呆,什麼道理都不跟人論辯計較,只會「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所以我編淨土宗宗風就有一句:「守愚無諍──法門高下,不相諍論,唯守愚念佛」,只守我們愚痴的本份,我們愚痴沒有什麼智慧,我們好好守愚痴的本份來念佛,這樣當往生時往往很自在。

      所以,我們就是專崇本宗,專崇這一宗的教理,別宗別派的教理高下好壞不管,不譏他宗,法門高下,不相諍論,唯守愚念佛。我們看《往生傳》就可以了解,凡是能夠往生的,當然除了臨終經過他人助念的,否則都是平常有事無事,常常念佛的,往往這種人往生的時候都比較自在,即使有病苦也不會那麼痛苦、苦惱。

      所以,我們念佛有阿彌陀佛攝取不捨的光明護持,我們所編的《念佛感應錄》一、二、三集,書中的這些往生者,都不是什麼高僧大德,也不是有深入經藏,更不是長久苦修苦行的人,他們都是老實地念佛,自然也安然地往生。所以我們這個法門最後就是還愚痴生極樂,這樣我們就知道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自然而然往生,就像善導大師所講的「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還有什麼問題?剛才所講的我們這套書多聞薰習,多看、多體會,還有我們淨土宗網站多參考,這樣種種問題自然一一得解。今晚就講到這裡。

      南無阿彌陀佛!

    3. 阿彌陀經講「一心不亂」,這句話嚇到不少念佛的人,大安法師開示 [鳩摩羅什大師就翻作一心不亂/玄奘大師翻作一心繫念(一天到晚牽掛阿彌陀佛)]

      https://kknews.cc/fo/4b4yrlv.html

      《阿彌陀經》中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 若二日 、若三日、若四日 、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有人就說你念佛沒有念到「一心不亂」,你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句話確實嚇到不少念佛的人。有的甚至都不敢念佛了,有的改修行其他的法門了。

      先來說一下何為「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分為兩種:一種是事上的一心不亂,一種是理上的一心不亂。事上的一心不亂,就是碰到各種五欲六塵境界,能夠心不散亂、不動搖,事相上做到雜念不起,這是「事一心不亂」,相當於阿羅漢的境界。阿羅漢證到無生,斷除了見思惑兩種煩惱,因而出離三界。念佛修持,念到事一心不亂的人,實際上也斷見思煩惱了。什麼是「理一心不亂」呢?曉得自心就是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念佛時,能念之心就是所念之佛,所念之佛就是能念之心,心佛不二,能念所念雙亡,叫理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這個問題,應該說困惑了很多人。因為不了解其確切含義,把易行方便的法說得難以實現,這顯然是極不合理的。事實上講,無論是事一心不亂,還是理一心不亂,我們一般人都做不到。就事一心不亂來說,根據漓益大師的界定,要達到斷見思惑這樣的程度才算是事一心不亂,那麼試想一下,現在一般人怎麼能做得到嗎?所以讓人很困惑。學佛那麼多年的人,也念佛,確實也很認真。但是要達到所謂的伏煩惱、功夫成片、一心不亂,這簡直是很難做到的事情,坦白地說,就是沒有幾個人能做到。現在這個社會能有幾個人能念佛,念到一心不亂。

      這事過去曾經有人提起,有一些學佛的同修,看到《阿彌陀經》上要求的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他不敢念佛了。為什麼不敢念?他說這個要求太高,我一生做不到,去學別的法門去了,這少數人。大多數的人讀到一心不亂也不求深解,他還能老實念佛,那就很可貴。這個問題既然提出來,我們要曉得,我們現在採取的《阿彌陀經》,都是用鳩摩羅什的譯本。鳩摩羅什是意譯,不是直譯。而《阿彌陀經》梵文本,原本裡面是什麼意思?原文裡面的意思是一向專念,不是一心不亂,這個諸位看玄奘大師的譯本,你就了解;玄奘大師是按照梵文經本的句子翻譯的,不是意譯的。玄奘法師的譯本跟《無量壽經》講的這個本子意思相同,叫人讀了之後不會懷疑。

      經文裡頭有這個意思,文字不是這樣,鳩摩羅什大師就翻作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我們知道很難得到,為什麼說它沒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是一心不亂。我們功夫沒到,沒到不要緊,佛力加持,所以他的說法就沒錯。諸位要曉得,我們念佛到往生的時候功夫加一倍,佛來接引你的時候,第一個是佛光注照,佛光一照就把你功夫提升一倍。我們是功夫成片,一接觸佛光,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就把我們提到事一心。事一心功夫淺的,實在講,凡聖同居土和方便有餘土,都是屬於事一心不亂;同居土是事一心功夫淺的,方便土是事一心功夫深的。

      如果按照鳩摩羅什大師把這個句子翻成一心不亂,對於這個念佛法門的修學就起了疑問。如果你要念玄奘大師翻譯的本子,這個疑問可以消失,叫一心繫念。一心繫念我們做得到。繫念是什麼?掛念、牽掛,不要牽掛別的,一天到晚牽掛阿彌陀佛,掛念阿彌陀佛,這就成功了。所以《無量壽經》中就講到「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當時釋迦牟尼佛說法時有一個習慣,就是有人問才會說出一部經。而《阿彌陀經》是佛不請自說的,佛向當機者舍利弗,陳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無盡的莊嚴,來啟發大眾的信心。信心建立之後,就勸與會大眾應求往生以發願,再開示執持名號以立行。尤其談到這個願的重要性——具足信願,一定往生。

      大安法師開示:淨土往生的條件後面也談到,往生到底在功夫上需要什麼條件?是不是必須要一心不亂才能往生?這是淨土往生一法非常帶有原則性的問題。有些人常常會說:「你念佛沒有達到一心不亂,就不能往生。」那麼我們一定要注意一個關係的認定。後面解釋的事一心不亂和理一心不亂,實際上都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眾生所能到達的水平。事一心不亂能夠伏滅見、思惑,試問誰能做得到?如果滅見、思惑,那都是阿羅漢的水平,在圓教屬於七信位的水平。這裡尤其要注意:我們在散亂心稱名當中,只要具足信願,也能往生,只不過是生到凡聖同居土。即便是生到凡聖同居土,也就是最低的品位。受到阿彌陀佛佛力的加持,照樣是圓證三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的菩薩,即阿惟越致菩薩,等同於八地菩薩的三不退,而且一生補處菩薩,一生成佛。

      就往生而言,念到一心不亂和散亂心念佛,區別只是往生的品位的高低。在成佛上是一樣的,都是一生成佛。話說回來,就算你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做不到兩個字「信願」,照樣不能往生西方淨土。蕅益大師註解《彌陀經要解》,他說得最簡單、最扼要,真的,一個字都沒有廢話,說得斬釘截鐵:能不能往生就是兩個字——「信、願」,有信、有願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地位的高下(這品位高下),那在念佛功夫的淺深,所以深信切願是念佛往生西方淨土的關鍵。所以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當然這只是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門檻低。是針對一生沒有遇到念佛法門的人來說的,在善知識的指導下臨終十念一念也能往生。不是對我們經常念佛的人來說的,如果我們能念到預知時至是最有把握往生的,因為知道阿彌陀佛啥時候來接引我們。我們平時為什麼要常念佛,達不到預知時至的水平,就是為了保證臨終斷氣之前還是「阿彌陀佛」,才有往生的把握。

      海賢老和尚念了92年的佛,可以說念了一輩子的「阿彌陀佛」。從20歲出家就開始念,原本二十五六就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他多次見到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他向阿彌陀佛要求往生,但是阿彌陀佛留他在世幾十年,給學佛人做個好榜樣,特別給念佛求生淨土的人做好榜樣。直到2013年往生的,那年海賢老和尚112歲。證明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確實存在,往生的例子很多。所以人這一生生死事大,念佛成佛能今生能解脫生死六道輪迴。能今生解脫成佛,絕不放在來生,來生是個未知數,是靠不住的。

      古德說「輪迴路險,莫換題目,老實念佛」。海賢老和尚說過一句真話「成佛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確實到死帶不走一樣東西,不念佛,等待人的是無情的輪迴。所以要讓父母念佛就是大孝,畢竟是一生成佛的法門,勸身邊的人念佛,就是菩薩慈悲心自利利他,無量功德。只有念佛成佛了,才能做到「眾生無邊誓願度」的誓願。所以,阿彌陀經講「一心不亂」,應該是「一心繫念」。這句話確實嚇到不少念佛的人,大安法師開示,只要具足信願,散亂心念佛一樣可以往生。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

    4. 一心繫念和一心不亂

      「又本經不倡一心不亂,直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為宗」。這比羅什大師譯的《阿彌陀經》更殊勝,《阿彌陀經》這個一心不亂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梵文原本裡頭不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不容易做到,很難!所以許多人看到這一句,不敢學念佛法門,這我做不到。那麼羅什法師有沒有翻錯?沒翻錯。為什麼沒有翻錯?我們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也就是我們在前面所說的,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什麼都沒有,就叫成片。我們看所有一切萬物都是阿彌陀佛,這叫成片,一片,不是一心。一心是什麼意思?一心,見思煩惱斷了,這叫事一心,不起心、不動念叫理一心,我們做不到。可是我們做到功夫成片,這可以做到。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首先佛光照注你,佛光一照就加持,把你功夫成片提升到事一心不亂。羅什大師沒說錯,臨命終時提升了,念到事一心不亂的人,臨命終時就馬上提升到理一心不亂,那要念到理一心不亂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大概不要很久,他就證得妙覺果位,不可思議!

      梵文原本經上是「一心繫念」,玄奘大師翻的,直釋的,一心繫念,不是一心不亂。一心繫念就是我們所說的,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要去想,所有一切妄想雜念都沒有,統統換,換成一句阿彌陀佛,這叫一心繫念,這個我們能做到。《無量壽經》上沒有用一心不亂,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一心繫念跟一向專念意思差不多,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我們這一生就保證成功。

  10. 念佛人能求佛儘快接引嗎?⁉️

    🤗文:智隨法師

    求生西方之人,可以求早日往生。雖有此心,亦當隨順因緣,任彌陀安排。只管一心求往生,念佛待來迎。今日往生也好,明日往生也好,一切任其自然,不必躁妄過求。世間之苦是增上我們的往生心,以此而用於念佛即可。於念佛之時,若能作已死想,則必有大益。引用兩段印光大師的法語以作參考:

    🙏一、念佛之人,當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報滿,亦只可任緣。

    🙏二、祈將「決定刻期」之心,改作「唯願速生」之心。即不生亦無所憾。但致誠致敬,以期盡報往生。

    又,為個人享受而求往生,看似自私之心,也可往生。《往生論註》言:

    若人但聞彼國土清淨安樂,剋念願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此是國土名字為佛事,安可思議!

    故知:阿彌陀佛就是為我們這些「自私」的人準備了一個最好的地方——極樂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隨意自然,不加造作。這一切功德莊嚴就是讓我們去「盡情享受」的,享受佛果,享受永恆不變的法樂,享受離苦得樂的喜悅!《往生論》言:「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

    當我們往生後,入佛知見,同佛受用,自私的心自然煙消雲散,不復存在,如《大經》說:「生身煩惱,二餘俱盡。」

    ▫️ ▫️ ▫️ ▫️ ▫️ ▫️ ▫️ ▫️

  11. 我的往生絕不變 [六字名號成就往生功德,因為根據第十八(18)大願,千信及千生,萬信及萬生]

    1. 完全呼應 自己的體悟

      信 = 相信(有)阿彌陀佛 【 48願 】

      願 = 發願(求)往生西方淨土

      行 = 持念 阿彌佛名號 【 倚靠佛力往生(18願) + 倚靠佛力培植福德 + 倚靠佛力迴向冤親債主(四它) + 怕 忘記/變心 (求生西方) 】

  12. 自有何種力 只有造業力

    [只要沒能達到目標,就等於沒有能力->只要不能脫離六道輪迴(至少開悟),就都沒用,因此只有仰仗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才是王道]
    [ 俗世所說: 成敗論英雄/蓋棺論定 ]

  13. 01.佛敎=科學=真理
    02.念佛法門就很像做復健運運
    (相信,堅持,每一次都一定有它的功用)
    by jash

  14. 一位善童子向佛陀提出14個問題,卻被佛陀全部拒絕回答!在家修行人一定要看看

    解脫才是重點 -再次應證80/20法則

  15. 《阿彌陀佛四十八愿》白話解述,為什麼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有哪些殊勝功德莊嚴!是不是佛弟子都必須要看!

  16.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article.php?aid=13

    淨土與禪
    早期,禪宗多不承認淨土,所謂「心外別無淨土」。而至宋永明延壽後才形成禪淨合一的局面。永明是禪門法眼宗的第三代傳人,同時也被尊為淨宗六祖。禪宗為「自力聖道」;淨宗修「他力淨土」,如何兼修呢?永明《萬善同歸集》錄:「聖教所說正禪定者,制心一處,念念相續,離於昏掉,平等持心。若睡眠覆障,即須策動念佛、誦經、禮拜、行道、講經、說法、教化眾生,萬行無廢。」說明輔以念佛、禮拜等方式消除禪修障礙,念佛本身也是成佛之因。

    永明〈四料簡〉明確提出禪淨並重的主張:「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民初印光也說:「四料簡第一句『有禪有淨土』者,既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功夫,更能真信切願,求生西方。大徹大悟,力猛如虎;再有念佛了生死的把握,豈非如虎生角麼?曰:『猶如戴角虎。』」勉大眾以禪定工夫念佛,得上品上生。

    清末虛雲說:「念佛人心淨則土淨,即見自性彌陀,這淨土與禪是不二的。」又說:「倘能法法皆通,則是最高尚的修行,『有禪有淨土』,如虎本有威,再加二角,誰能惹他呢?為師作佛,自是理所當然了。」為禪淨雙修做了很好的指引。

    戒律與淨土,不應獨立成宗
    另外,印順提出:「戒律與淨土,不應獨立成宗。」表示戒律與淨土是佛門各宗派都應修習而弘揚。印順說:「戒律是三乘共同的基礎,不論在家出家的學者,都離不開戒律。淨土為大小乘人所共仰共趨的理想界,如天台、賢首、唯識、三論以及禪,都可以修淨土宏揚淨土。」

  17. 【越哥】90年代港片清流,导演拍完电影就出家,这部片子究竟有什么魔力?
    [達摩祖師]

  18. 創造 好運/幸運/運氣/主角光環/強運 (正向思考)

    => 把一切交給阿彌陀佛(心平氣和+四它+五戒+5W2H1R) => 念佛

  19. 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

    心平氣和+5W2H1R [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念佛+持戒->四它);人、事、時、地、物、為何、錢、反向(創意發想是我的超能力)]

    成功 = 失敗+反省+運氣 [失敗是成功之母,反省(思)為成功之父,念佛培植福德]

  20. 我可以修别的法门吗? 👼 | 净本法师 主讲

    我要 VS 我可以 -> 我要爬希瑪拉雅山 VS 我可以爬希瑪拉雅山

  21. 念佛法門是最當機的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兼收。念佛法門也是最簡單最安全可靠的法門。 ~ 只要 信 願 行 [易行難信]

    PS. 其他法門 [知易行難]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